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品粥香话历史
  进入十月,天气日渐有了深秋的寒意,每到这时,我都会用一碗粥开启每日舌尖上的清晨。喝粥,一来可驱除清晨的寒冷,让身体顿有暖意;二来可养胃,加上各种配料煮成味道不一的各类粥品,还能为每日的生活带来味蕾上的全新欢喜。
  事实上,食粥的风尚古已有之,甚至比食饭还要早,民间传说就有“黄帝始烹(煮)谷为粥”。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最开始所用的鬲、釜型陶器只能用来煮流质食物,而流质的主要原料又是谷米,所以便成了“粥”。
  后来,由于粥的廉价与方便,一直颇受普通百姓的青睐。每逢大灾之年,“施粥”就是当时一种最为普遍的慈善方式,但这却让达官贵族们觉得喝粥只是穷人以及灾民的食物,所以对其不屑一顾。直到宋朝,官方所著的《太平御览》中首次把粥“册封”成国食,粥才开始被达官贵族们所接受。此外,宋时所载的粥品对比前朝也更为丰富,光是《圣济总录》中就收录了食疗粥方113首。
  元代对粥膳也非常重视,当时宫廷所著的《饮膳正要》中就有不少粥膳方。比如乞马粥,就是用羊肉与高粱米煮成的稀粥;还有“麻子粥”“马齿苋粥”等,不胜枚举。
  到了明代,用粥膳治病养生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变得非常普遍。当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收录了大量用于食疗的粥膳方,而且文中对每一个粥膳方都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论述。
  清朝时关于粥膳的记载更是丰富。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粥专著《粥谱》就出自清光绪年间,其中所载粥方多达247个,品种非常齐全。
  说完粥的历史,古人如何煮粥也值得一提。清朝著名美食家袁枚在其所著的《随园食单》中就对粥有着明确的定义:“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明末清初李渔所著《闲情偶寄·饮馔部》中也记载了煮粥的方法:“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此火候不均之故。 ”
  当然,在诗词盛行的古代,将粥融入诗行中加以赞颂的例子也非常多。如我们熟知的诗人苏东坡就颇为喜欢喝豆粥,并且专门写了一首名为《豆粥》的诗赞道“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还有诗人陆游,不仅爱吃粥,还颇为注重粥的养生功效。他在《食粥》一诗中便对喝粥使人长寿的功效大为赞叹:“世人个个学长年,不信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
  十月,品粥香,话古韵。□曾龙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品粥香话历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