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陈儒林:50年,初心不改为民情
□本报记者钟伟于斌本报通讯员郝坤


陈儒林和他带领的村班子历年来获得诸多荣誉


1982年村班子和乡村教师合影


杨盘南街借助集市兴活商贸流通


  有着70年党龄,干了50年村党支部书记,他像鲁西北平原一棵普通的金丝枣树,叶不争春、花不争艳,却奉献出累累硕果,带给群众生活的甜蜜——
  1928年11月生于乐陵市丁坞镇杨盘南街村普通农民家庭,1948年土改时担任区民兵团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起担任南街村党支部书记。任职50年间,把一个普通村打造成“家风正、民风淳、村风好、人心齐”的先进村。 2003年,因病离开村党支部书记岗位,2019年4月12日病逝。
  他走了,一辈子没有轰轰烈烈的伟绩,一件件家长里短却被群众深深记在心里,他带头修的路、挖的井都是追忆他的丰碑;
  他走了,一辈子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始终保持艰苦朴素本色,始终自觉自律、淳正家风,忠心践行爱党信党跟党走的铮铮誓言。
  4月12日,丁坞镇杨盘南街村原党支部书记陈儒林因病辞世,村民自发赶来悼念——79岁的史从州,自从得了脑血栓很少出门,硬是一步一挪到陈儒林家,只为“见他最后一面”;外出打工的年轻村民纷纷回村,他们大多接到长辈电话:陈支书对咱家有恩,你得回来“送一程”。
  有着70年党龄,干了50年村党支部书记,陈儒林在任期间,南街村年年都是乐陵市(县)农业生产先进单位;村党支部是德州市(地区)、乐陵市(县)的先进党支部、红旗党支部;陈儒林是乐陵市(县)多届党代表、人大代表,更有德州市(地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人民好公仆等称号。不仅如此,他还是德州市目前为止任职时间最长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有一种付出,叫百姓心中有杆秤,你对他们有多好,你就有多重
  ——村民们说:“俺们打心眼里信他!敬他!服他! ”
  村里那些事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处理不当就得罪人。可陈儒林在任这些年里,南街村没有出现过一起因扯皮导致群众上访的事件。“有啥事只要请老支书过来,没人不服,因为他这几十年做事儿始终公正、明白,俺们打心眼里信他、敬他、服他! ”村民史书华回忆,他仿佛又回到了老支书在的日子。
  这个“服”来自于老支书“大家事儿大家当家”的敞亮劲儿。“老支书在村里一通知,走,商量事儿去。每户就自发派代表,拿板凳到大街上听他说事。 ”村民们说,陈儒林在任期间,像安排宅基、集体财产处理、救济贫困户等大事小情,都经过大家讨论并统一意见后,人人按手印才通过。对于群众不理解、通不过的事情,陈儒林从不强行去办。
  这个“服”还来自于老支书的“把村里人都当自家人看”的掏心窝子劲儿。如果问村里人:家里有难事儿怎么办?回答往往是:找老支书。无论谁碰到什么困难,常是陈儒林带头帮忙。
  1946年入党的老党员张书堂偏瘫了,生活不能自理,陈儒林带头,党员们轮流伺候,直到半年后老人去世。
  村民张某患有精神疾病,一次发病把三间房子烧毁,一家四口人生活没了着落,又是陈儒林提议,最终经过研究村党支部决定由集体给他盖新房,并连续6年免收他家的提留。后来张某的病治好了,夫妻俩感动得热泪盈眶:“要不是村里照顾着,我们早就家破人亡了。 ”
  论级别,陈儒林最多就算个“穿草鞋”的“芝麻官”,可村民们把他当福星来尊敬:谁家起房子,要请陈儒林来,他一来就都觉得“新家的日子开了个好头”;一群人发生争执,只要陈儒林过来说话,就没有再瞎嚷嚷的,因为大伙儿认为“老支书,最公道”。
有一面旗帜,叫“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手”
  ——村干部说:“有老支书这个主心骨,干事浑身是劲儿。 ”
  村里修路,每天天不亮,陈儒林第一个扛着铁锨上工了;需要出河工,无论轮到谁,每次都能看到陈儒林一声不吭埋头干活;需要淘井了,往往他抢着把绳子往腰上一拴,让人摇轱辘把他送下去淘泥。“咱们这个老支书,哪儿最累哪儿最脏他就在哪儿忙,他不跟你讲什么大道理,你跟着干就对了,干啥啥带劲儿。”老会计史步林说。
  65岁的朱炳智,1977年任大队团支书,2000年任村委会主任。他追忆,陈儒林一直琢磨怎样让村民日子过得好一些。虽然大队在公社年年是先进,但老支书并没在功劳簿上睡觉,和班子成员精打细算过日子,愣是从集体收入中省出3辆拖拉机。“那是1974年,公社头一份儿,村里人别提多自豪了。 ”朱炳智说。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家号召“以副养农”,支持办副业。大队坚持把副业收入全用在农资购买、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大鼓舞了民心。一时间,由大队党支部领办的油坊、面坊、铁匠铺等副业蓬勃发展。“我们油坊注册资金8000元,每年盈利6000多元。”已至耄耋之年的王荣祥自豪地说。
  就这样,南街村成了标杆村。 1984年全村通自来水,没让群众花一分钱;给每户发“电视补贴”,家家买了电视机;集体投资挖了引水渠,打了20多眼机井……邻村的群众看了都“眼红”。
有一颗红心,叫“听党话,跟党走”
  ——镇干部说:“工作放到杨盘南街村,没有落实不好的。 ”
  以前农村收提留,可是老大难。但在南街村,只要陈儒林一通知,最多3天,各家定如数交齐。
  58岁的梁永红,1987年到杨盘乡任团委书记,他夸赞:“南街村给我的印象就是村富、民风好。 ”梁永红说,当时基层难题集中在收提留、出河工、计划生育这几项工作,但对南街村来说不是难事。“我观察老支书的做法,他注重制度管人。比如出河工,别的村常有人推脱不来,南街村从没少过人。”梁永红表示,“他们出河工被老支书列进村规民约,谁做不到会被戳脊梁骨。制度+公开监督,推进工作不犯愁,我学到了。 ”
  陈儒林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碰集体的钱。不光是他,南街村干部开会、办事,不论早晚,都回家吃饭。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也自觉遵从,南街吃喝招待费用年年几乎为零。 2003年,陈儒林因病卸任后,好制度执行至今,各项工作在丁坞镇乃至乐陵市都名列前茅。
有一句家常话,叫“吃亏是福”
  ——亲友们说:“在老爷子眼里,‘大家’的事儿最重要。 ”
  “他什么事儿都喜欢自己先吃亏。 ”老伴儿杜金荣的话,道出了陈儒林的为人。
  1964年粮食匮乏,又逢水灾,各家日子紧巴巴的。陈儒林家孩子多、劳力少,生活很困难。除夕,他们的早饭是玉米粥,自己家都快揭不开锅了,可陈儒林发现一户村民已经断粮时,立刻回家盛了一碗玉米面送过去。
  这种事儿在陈儒林的生活中不胜枚举,家里孩子跟别家孩子发生争执,哪怕是自家孩子占理,陈儒林也要教训自家。事后,他对子女们解释:“我在村里当支书,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个官儿。你们跟别的孩子打架占不占理儿都不对,我不教训你们,就是欺负人家,你们要学会吃亏。 ”
  随着日子越过越好,上世纪70年代起,别人家陆陆续续推倒土坯房,盖起砖瓦房。陈儒林家土坯房墙皮脱落,摇摇欲坠,整修时他能省一点就省一点:砖是用卖掉旧房梁后的钱买的,窗户是砍了自家杨树做成的木栅窗,房子还是土坯房只在外面加了层砖而已。
  就这样东拼西凑盖起了房子,陈儒林又住了20多年,直到2017年,房子墙体裂开20多厘米的缝,才同意子女们凑钱重新整修房屋。
  亲友们都说:“大家小家都是老爷子的家,在老爷子心里,‘大家’的事儿最重要。”按照村里的规定,陈儒林家可以再多分两处宅基地,可他跟村里说:“家里孩子们都在外面工作,回来有地方住就行了。 ”有了陈儒林带头,之后村里增加几百口人,村民建房也都严格遵守规定,没占过一分可耕地。
  要说陈儒林对孩子们有什么要求,就是“读书”。他常说:“我不求你们干啥大事,把书读好就算有出息了。 ”陈儒林4个子女,3人考取了大学、中专,1人经组织选拔当了国家干部。
  陈儒林晚年,被子女接到各自家中轮流照顾。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看报,《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德州日报》每天必读,最让他欣慰的就是:“碰上好时候了,一波一波政策都向着咱农村、农民。”最大的牵挂还是乡亲们,他常对子女们念叨:“家乡的人找你们,只要不违反政策,都要尽力帮忙,你们这样做就是孝顺我了。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人谋求升官,有人一心发财,而陈儒林始终心心念念的是他的家乡,是入党时许下的庄严誓词,一心向党,不改初心。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陈儒林:50年,初心不改为民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乐陵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