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跟着古诗去赏景
  哪怕是寒冬腊月,在书籍里你也能找到温暖如春的感觉。
  正如此时此刻,我捧着书,读着描述美景的诗句,哪怕窗外寒风冷冽,心里却仿佛春风拂面,人已经跟着古诗去出游了一样。
  古人赏景多在春天,其实就是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人们在欣赏大好景色的同时,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纵观古诗词,古人踏青的内容一点也不单调,除了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还会进行野炊,采摘百草,狩猎,放风筝等。“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孟浩然在《大堤行》一诗中说:“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还有一些贵族子弟,手持弹弓打鸟取乐。清代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在古人的各种赏景踏青诗中,我以为唐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的较有特色。“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均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吟诵着唐人杨巨源的这首《城东早春》一诗,就知道当时人们对踏青时节的渴盼,等不及花开似锦就要出门寻春探花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的诗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塘湖早春的美景读之如见,呼之欲出,读诗的人仿佛要身临其境了。
  出游的欢乐那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很多古诗就表现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诗人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廓,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 ”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所闻便跃然纸上。宋代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却是一幅因恋春而留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当然踏青诗也表现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当时心情。宋代诗人王令就以《春游》为题,赋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通篇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春游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苏轼在《踏青游》中写道:“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肢佩兰轻妙;行过上林春好。”除描写踏青时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外,也反映作者闲适宁静的心境。
  别具一格的当属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诗了。有一年踏青,看到蝶飞鸟鸣,随口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鸟啼遍春堂……”全文46句,内却嵌入了54个“春”字,自然流畅,回味无穷,可谓描尽春天出游时的美好风光。□张坤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跟着古诗去赏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