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清明节别少了传统文化课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重要的 “家庭活动日”,所以每年清明节,远方的人们即便历尽辛苦也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过清明节。这几年,清明节铺张之风、怪异祭品等备受诟病,而与清明节相关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则远离话题中心。实际上,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去年清明节笔者回家乡过清明节时,发现了一件令人担忧的现象。按照家乡习俗,为祖先扫墓时,要除去杂草,培上新土,压上纸钱,然后摆上祭品,另外还有一系列仪式。这些工作,大多是那些年长的人们完成,而年轻人则由于长期在外地,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对这些 “工作程序”茫然无知,还有一些人只顾着玩手机。至于那些孩童们,则只顾嬉闹,对祭拜之事根本不上心。当时我就想,某一天那些长辈们老去之后,这些传统习俗岂不面临断层?
  在农耕时代,清明节不仅是祭拜祖先活动,本身也包含着很多耕种、气节等知识,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便是其一。基于祭祖和农事之上,人们在清明节又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有的地方仅清明节就有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每一种活动都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都是传统习俗的载体。而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经济大潮湮没了很多文化传统,至今很多人几乎把清明节等同于 “祭祖”,而忽视、淡忘其他传统文化成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今天,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享受各种经济发展成果,而对传统文化则不屑于 “回眸”。特别是很多人从乡村到城市生活之后,更不把传统文化当回事。其结果是经过一两代人之后,一些记载着着历史的文化传统被遗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家乡话也不会说了。其结果是春节没有了 “年味”,端午节没有了 “传说”,中秋节没有了 “圆望”,清明节仅剩 “扫墓”。有网友曾戏言, “把所有节日当大周末来过就是了”,这话可以说戳中统文化的痛处。
  传统文化大量流失,我们的生活记忆如何保存?家庭、民族的精彩故事,又何处寻根?不注重传统文化的结果,容易导致我们精神荒漠、记忆断层、文化源泉枯竭。今天有不少人动辄感叹 “无聊”,动辄曰“人生无乐趣”,经常从烟酒甚至毒品中找 “刺激”,这难道跟其本身的 “精神荒漠”没有半点关系吗?
  清明节,让我们都来补补传统文化课。 3天假期,足够家庭各成员好好共处、交流,也足够时间去参与一些传统文化活动,重拾美好的传统文化基因。有了这种意识,那么清明节的祭拜活动就不是一种缺乏文化韵味 “机械化”行动;祭拜活动之外,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记忆,也将有更多收获。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清明节别少了传统文化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法制理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