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党史人物

  □ 吕建新
  吕建新简介:乐陵市党史史志办副主任, 《乐陵年鉴》、 《红色乐陵》副主编, 《乐陵群英谱》编辑。个人曾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两次。
  编者按: 2014年6月27日,乐陵大讲堂第四期讲座在市委党校举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本期特刊发吕建新同志 《乐陵党史人物》的讲稿,旨在通过重点讲述在乐陵党史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让我们更加了解、热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让我们从而坚定信仰、汲取力量,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幸福乐陵工作中去!

  

革命先锋王俊峰

  

  王俊峰又名王玉岭、王华坤,原乐陵县杨马连村 (现属盐山县)人。 1909年出生在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在此期间,王俊峰每逢假日,常去堤东村姑母家里找表哥刘格平。 (刘格平: 1904年3月出生,回族,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堤东村人, 1922年9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毅然背叛封建地主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2年秋,受顺直省委派遣,返回家乡盐山县大堤东村,以在韩集上学为名,利用亲戚或民族关系,经常到乐陵北部教育界和三间堂附近的一些村庄,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进行党的活动,发展革命组织, 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津南党组织的创建人。)两人一起议论国家时事,传阅进步书刊。在表兄刘格平的影响下,王俊峰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 1923年春节,经刘格平、刘子芳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与刘子芳、刘景泉三人在堤东村建立了津南农村第一个团支部,王俊峰任支委。此后,王俊峰在刘格平的指导下,在乐陵北部向具有进步思想的教师、学生和贫苦农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为乐陵创建党、团组织打下了思想基础。1926年8月,经刘格平介绍,王俊峰由团转党,自此,乐陵正式有了党的活动,与刘子芳、刘景全等建立了津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1927年 2月,中共津南特委在大堤东村刘子芳家中召开会议,研究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会议决定,由王俊峰等人在乐陵北部、盐山南部地区筹划组建一个 “工委”,具体负责该地区党的创建工作,王俊峰受领任务之后,不畏艰险奔波于乐陵北部的乡村和学校,或以卖大蒜和笔墨为掩护,或以拜把兄弟为名,先后在孙七家村、李介家村、史家坟村、前后灶张等村,广泛接触进步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物色、培养党员发展对象,秘密进行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先后在乐陵县前后灶张村、史家坟,以教书为名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到1932年1月,发展贾振升 (贾震)、张荣德、刘万春、陈观涛、张赞恩、韩玉玺 (韩国珍)等人入党,贾振声入党后,很快又介绍了本村高风山、孙七家村孙宝智、西段村范长法入党。乐陵第一批党员的出现,使共产党的影响像燎原烈火在全县迅速地扩展开来,很多进步青年为反抗压迫、求生存四处寻找党的组织,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7月,王俊峰、贾震等根据中共津南特委的指示,在孙七家村小学召开会议,建立了中共乐陵县工作委员会,贾震任书记、孙宝智任组织委员、韩玉玺 (韩国珍)担任宣传委员。乐陵县工委隶属津南特委领导,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乐陵县开始了有正式组织的活动。同年11月,乐陵县工委改为中共乐陵县委员会,领导成员未变。乐陵县委成立后,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展迅速。至1932年底全县建立党支部 (或小组) 14个,党员增加到90余人。此时,乐陵县成为冀鲁边区建党工作发展最快,党组织建立最早、党员人数最多、革命形势最好的一个县。
  一九三七年 “七七”事变后,王俊峰、马振华、付炳翰等共产党员联合当地爱国人士,在盐山县旧县镇宣布成立了 “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并组织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在建立这支队伍时,王俊峰一人就筹枪十多支,他先后曾任救国军第九路政委、冀鲁边第六专署锄奸部长、地委秘书等职。 1939年初任盐山县委书记,同年 2月 26日率县委机关去高湾一带开展工作,住在代家屋村,正碰上国民党十军团从此路过,被投降敌人的叛徒、原盐山县委组织部长王连壁杀害,年仅三十岁。
  王俊峰爱憎分明。他村有个大地主叫马凤吾,是济南盐务局局长,用榨取的民财建立坟地、修亭立碑、光宗耀祖,王俊峰见此非常气愤,便约贾震、马贤俊、邸玉栋等人,带着锯斧,在大年三十晚上去马凤吾家坟地将亭拆毁、把墓碑推倒,并把大粪洒遍坟地,涂在碑上。初一早晨地主老财去上坟,见此情景气的暴跳如雷,而穷哥们却在一边尽情的放鞭炮,以示 “祝贺” 。同时,人们在树丛、坡岸避风处捡到上面写有 “反对压迫剥削”、 “打倒地主阶级”、 “中国共产党万岁”的红绿传单,以不识字的样子,特意拿给地主马凤吾去看,这一来更加激怒了马凤吾,气的发疯似得在地里乱转。他抓不到王俊峰等人的把柄,毫无办法,这时,周围鞭炮更加响亮,新春佳节,穷苦百姓扬眉吐气,地主老财威风扫地。
  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王俊峰家生活并不富裕,在白色恐怖时期,为了开展地下工作,他经常接济在一起的同志。为了革命的需要,他曾背着父亲把三亩青苗当了出去,当他父亲去锄地时,正赶上当地户也到了地头,二人先是互相纳闷,后是互相争论,当地户拿出 “当契文书”,上写 “今当青苗三亩,当价一百元整”,下款立契人王俊峰。他父亲见后只好回家。秋收完毕土地还家,王俊峰这时回到家里,向父亲讲清道理,他父亲深明大义、没有责怪他。
  铁面无私,立场坚定。王俊峰任第六专署锄奸部长时,逮捕了一个汉奸,是邢仁甫的侄子,决定将这个民族败类立即枪决。但身居司令要职的邢仁甫,却百般庇护,王俊峰不顾邢的情面,将这个汉奸处死。
  1938年初,救国军打开盐山城,捕获了叛徒王连碧,王俊峰愤怒地对王连碧说: “你这过去的 “英雄”,现在已变成狗熊了。”虽然他们过去是盟兄弟,但世界观早已水火不相容了。王俊峰主张立即将这个民族败类处决,但邢仁甫百般阻挠,竟收留着王连碧不松手,结果王连碧在我军由庆云向无棣转移的途中跑掉了。这样,犹如放虎归山,致使王连碧继续作恶,王俊峰就死于王连碧的毒手。
  王俊峰是津南早期共产党员,是乐陵党组织的创始人,他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首任书记贾震

  

  贾震,1909年10月生,原乐陵县荣庄(今河北省盐山县荣庄)人。曾用名贾振声。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贾震是富裕农民家庭出身。在私塾及高级小学读书11年,后当兵。 1928年秋回到家乡,参加农民训练班,训练结束后到区农民协会担任干事长。 1929年底,在国民党政府寨头堡区公所 (四区)任助理员时,父亲病故,家中无人照料,遂辞职回家开办了小学。中共津南特委的刘格平、马振华经常到该校活动,给学生上课。对此,其叔父十分不满,但他不顾叔父的反对,坚持办学,使津南特委的活动阵地得以隐秘和巩固。
  同时,高小同学王俊峰不断与他来往,两人曾促膝谈心,据贾震后来回忆:两人谈话涉及面广而深,当谈及内忧外患,中国走向何处去等问题时,王俊峰要我多思考,并介绍了一些书籍让我学。在王俊峰影响下,懂得了一些共产党的主张,逐渐有了革命觉悟和入党要求,主动要求去找党组织,一人找到,二人同入党; 1932年2月,王俊峰代表党组织在其家中宣布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王俊峰问了两个问题:怕不怕死?被捕后怎么办?贾震回答了三句话:不怕死,守秘密,永不叛党。王俊峰半开玩笑地说,现在达到目的了吧,要知道,我奉命观察你几年了。同年7月,中共乐陵县工作委员会在孙七家村小学建立,任工委书记。 11月,乐陵工委改称县委,任县委书记 (乐陵第一任县委书记)。 1933年3月,调任津南特委特派员,分管乐陵、无棣、商河、阳信、惠民等县的党务工作。期间,创办了“流动图书馆”、 《津南真理报》,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扩大共产党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1935年2月,盐山县委组织部长王连壁叛变。为保存我党骨干力量,党组织派他到禹城建立联络点。由于1934年春马颊河罢工失败后,周围各县党组织遭受了严重破坏,为加强对乐陵周围几县的领导,津南特委决定,将乐陵县委改扩建为乐陵中心县委,贾震兼任中心县委书记,不久,从禹城调回津南,负责遭破坏的乐陵、庆云等县党组织的恢复、建立工作。同年10月,调津南特委工作。 1937年春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后曾任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等职。“文革”期间,他受到 “四人帮”的残酷迫害, 1977年平反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后任北京师范大学顾问。中共七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因病于 1993年 5月 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乐陵党史人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法制】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