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晓松“我的作品属于工笔画中的重彩画,大都以厚实的熟皮纸为载体,根据画面的需要,先用水色做底,后用粗细不同的颗粒覆盖在上面……”11月11日下午,在其执教的教室里,李敏身着一袭大红色风衣,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情况,像拉家常一样娓娓而谈。
李敏生于1977年,从小就痴迷于绘画,从学生时代开始,到如今任教于德州学院,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放下手中的画笔。
每当进入创作状态时,李敏总是全身心投入,除了画作,仿佛整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再与她有关。为了画画,有时候甚至忘了吃饭,做饭时糊锅更是常有的事。
尽管她会随身携带作画的工具,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创作,但白天忙于教学、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李敏的创作,更多地还是在晚上孩子睡下之后进行的。“一画起来就忘了时间,有时候能画到凌晨一两点钟。”李敏笑着说,“工笔重彩画工序比较复杂,单是做底色,就要反反复复做十几层甚至二十层,而且每做一层之后,都要等它干了之后才能着手再做第二层。有时半夜醒来,我看到刷的底色已经干了,可以再刷了,就忍不住爬起来再去刷。像是上了瘾一样。”
这些事情,李敏说起来轻描淡写,但长期坚持下来,对于一个柔弱女子来说,绝非易事。
当然,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仅仅是坚守,还是远远不够的。李敏在创作中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积极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她的作品不像传统工笔画一样色彩对比鲜明、线条清晰,而是追求那种由于颗粒相互交织而产生的朦胧美。她的创作兼收并蓄,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敦煌壁画、日本画,还是西方的绘画艺术,凡是可用之处,她都借鉴到自己的创作中来。
在这样不懈的追求中,2018年,李敏成为了德州市唯一的女性中国美协会员。她表示,别人的认可固然重要,但她更加享受创作、探索的过程。“我对心中之美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