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付学松毕业学校:武城二中高考成绩:566(理)
录取学校:西安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晓琳 摄影报道
在武城县鲁权屯镇付家楼村一处简陋平房里,记者见到了付学松,之所以称其为“简陋”,因为这里没有石灰水泥的装饰,只有砖瓦的堆砌,门外放着铁锹、水桶等工具。这处简陋的房屋,就是付学松的三口之家。
普通农家接连遭打击
炎炎夏日,付学松家的简陋平房里没有空调,他一边手摇扇子,一边用爱心人士赠送的电脑查询即将步入高校的入学须知。以理科566分的成绩被西安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录取,是这个三口之家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然而,伴随高兴而来的还有忧虑,付学松想到了大学期间的诸多费用,家庭现实的处境与对大学生活的憧憬让这个17岁的男孩内心充满矛盾,每年八千多元的学费,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可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付学松的父母都是农民。十年前,付学松的母亲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属二级残疾,每天的睡眠还要依靠药物维持,仅药物支出每月就要700元左右,常年的药物支出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已经十分沉重。
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付学松父亲的肩上,父亲成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几年前,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父亲外出打工时,意外从高处摔下,腿部和腰部都进行了手术,至今腿部的钢板还未取出,不能进行高强度劳动,只能靠打零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每个月多的时候能赚两千多块钱,少的时候仅有一千多块钱。
“再难也要勤奋学习”
“上大学是一条出路,一定要好好学习,家里条件虽然差一些,但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供你读完大学。”父亲不止一次叮嘱付学松。父亲的话深深刻在付学松心里,他更加发奋学习。“不管怎样的处境,我都默默坚持,因为肩负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我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坚持就会有希望,正所谓天道酬勤,勤奋伴我度过了高中三年的学习时光。”付学松坚定地说。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是父亲帮付学松签收的快递,“看看这里面都有什么。”这是父亲把快递交到他手里说的唯一一句话。付学松知道,父亲是激动的、高兴的、欣慰的。“他肯定偷着高兴呢,我也很激动,付出能得到回报,很兴奋。”付学松笑着告诉记者,物联网专业完全是自己做主报考的,因为父母不懂这方面的事,所以他结合自己内向、不太善于与陌生人交流的特点选择了物联网这个专业。
懂事少年为家庭分忧
不忍心看到生活的重担落在父亲一人身上,懂事的付学松每逢假期,都会承担起一些家务,为父亲分忧。
刚高考完的这个暑假,付学松跟着父亲在一家生产中央空调工厂打工,“拿着锤子抡”付学松笑着描述他的这份工作,说得很坦然。但以他175cm的身高,55kg的体重来看的话,用他瘦瘦的身板抡动大锤实在不容易。半个月赚了一千多块钱,父亲又添了一点钱帮他置办了一部手机,付学松很满足很高兴。
近期,付学松家危房改造,要盖新房子了,材料都要自己准备,付学松又回家跟父亲一起和水泥、码砖块,小小年纪泥瓦匠活干得有模有样。
付学松有着超越自身年龄的稳重与踏实,他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品学兼优。高一、高二他曾担任过数学课代表,主动帮老师分担;平时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管是值日还是各种文体活动,始终将班级荣誉放在第一位;付学松很乐意帮助身边的同学,因为他感恩曾经帮助过他的社会爱心人士,他也相信,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