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抢抓大运河保护利用带来的发展机遇——
桥口街:因河而兴 古村焕发新生机

俯瞰桥口街。 记者 路龙帅 摄


  

□本报记者 杨鸣宇 本报通讯员 邱扬
  桥口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和丰厚人文底蕴的古村,在德州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4月2日,记者来到桥口街,探寻这座千年村落曾经的兴衰和今日的繁华。
因运河而兴
  桥口街位于京杭大运河(德城段)东岸大堤沿岸,南侧为天衢路,北面与小锅市相邻。桥口街历史悠久,据民国《德县志》记载:“慈氏寺本在运河西岸,建于唐贞元元年。”据说,“慈氏寺”南墙紧靠的便是桥口街,桥口街村落的形成大概在唐贞元元年左右。
  元代建都北京后,对永济渠进行了改造,并修建了广宁桥。因永济渠穿行而过,桥口街便成为通往京城的水陆交通汇聚之地,形成了接待进京官员、赶考学子、往来商贾的繁华商业区。
  明初,桥口街成为进出德州城的必经之路,商业、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明中期,人们重修广宁桥,还在桥南侧修建了“九达天衢”牌坊,牌坊一侧的桥口街东被命名为九达天衢街。
  清雍正十二年,由于流经德州城西的运河改道,桥口街便成了德州城的综合性码头之一,是进出京城水路和旱路的交汇点。
  清朝中后期,桥口街有西关街、浮桥口街和九达天衢街3个名称。
  清光绪年间,德州的第一个电报局就设在桥口街东头的将军庙里;“德州潮关(钞关)”从北厂迁到了桥口街,官粮的运输、过往船只的检验、交税都在这里进行。桥口街的商铺也是比比皆是,独霸德州盐业的鼎裕盐业公司就设在桥口街。此外,“德裕和粮栈”“桐记酱园”等当时知名店铺也坐落于此。
  清末民初,随着河运受阻,海运兴起,以及津浦铁路、石德铁路的开通,桥口街逐渐失去了交通要道的地位。另外,福记码头因紧靠铁路、交通便利、设施先进而逐渐兴盛,停靠桥口码头的船只逐日减少,河堤上的商号、旅店等服务业也随之南移,桥口街的地位逐渐下降。
  1931,时任德县县长的李树德在编制德县城街巷名称时,将西关街正式改名为桥口街,并一直沿用至今。1946年6月,德州码头加快南移步伐,桥口街逐渐发展成为居民区。目前,桥口街属于德城区新湖街道管辖,2020年,桥口街与小锅市合并为顺河社区。
大运河保护利用让古村迎来发展新机遇
  2021年12月,《德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印发,提出打造千年运河古貌原真城市、国际文化融合典范城市和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优秀城市,塑造“千年运河·好运德州”城市品牌。
  作为运河边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桥口街迎来了发展新机遇。顺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艳平介绍,桥口街周围分布着诸多古迹,德州古城墙就在街东不足百米处;皇殿、九达天衢牌坊、文庙、慈氏寺(银瓦寺)、将军庙、晏公庙、回龙坝、振河阁、董子读书台、安德水馆驿、金亭馆驿等也分布在周围。“我们将充分利用桥口街的文物古迹资源,做好文旅融合和大运河遗产资源保护工作。”王艳平说。
  去年,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做好运河保护和利用,市政府对桥口街西南角片区进行了拆迁,拟建设振河阁项目。按照规划,振河阁将打造成为三层复古阁楼,并配套建设景观水系等。“振河阁的重建不仅能为德州增添新的历史文化景观,也将吸引更多游客,助推旅游业发展,为社区居民增收。”王艳平说。
文化交融造就独特民俗
  “小时候在运河边上看过水兽旱船表演,如今这一文艺表演形式还保留着,每到元宵节仍能看到。”今年80岁的顺河社区居民马惠彬说。
  桥口街是运河南北水运货物集散的要冲之地,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经过长期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桥口运河文化,而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2009年被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兽旱船表演。
  水兽旱船表演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演绎了《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的情节,以唱、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用秧歌和旱船形式将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多年来,水兽旱船表演一直流传于民间,后因时代变迁渐渐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艺人又重新拾起,但剧情里没有了说、唱内容,只剩下单纯的旱船表演。
  “为了让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社区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性挖掘。”原桥口社区党总支书记金林雪介绍,他们重新组建了水兽旱船表演队,邀请水兽旱船第六代传人田金生等资深艺人进行指导,在《水漫金山寺》《走雪山》等曲目原剧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将这一表演形式发扬光大。
  “社区还对节目进行了改良完善,启动水兽旱船保护工程,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这一传统文化。”金林雪说,每年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都会在社区进行表演,还经常参加省市各类演出,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文化传承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领办‘党建+非遗传承’服务项目,让老党员做带头人,整合组建由老中青三代人组成的文艺队伍,统筹社区和社会资源,保障表演队运转。”王艳平说。此外,顺河社区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进学校、进小区等活动,吸纳更多青少年学习非遗、传承文化。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桥口街:因河而兴 古村焕发新生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