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实施城区生产生活堵点难点改造提升项目——
群众“呼声”变“掌声”

  修建好的规划66号线方便周边居民出行。 记者 郭庆萍 摄


配电箱穿上“新衣”


  

□本报记者 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 郭盛男 张丽红
  部分路段下雨天积水严重、“断头路”阻碍市民通行、老旧街巷杂乱……一直以来,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出行的“顽疾”。我市努力化解民生堵点难点,把民生期盼放在心上,实施了城区生产生活堵点难点改造提升项目,并列入2023年18件民生实事清单。
畅通“断头路”
  1月4日早上,家住天衢新区大业·锦绣阳光城小区的张凯开车上班,出门左转经规划6号线(国泰路)向东驶入长河大道,10分钟左右便到达位于康博大道的工作地点。“以前要绕道走东风路,上班高峰期特别拥堵,比现在多花费一倍时间。”张凯说。
  打通“断头路”,畅通城市路网,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群众的迫切需求。过去,规划6号线(7号线至岔河东大道段)是一片荒地,由于地下遍布自来水管线、通信管线,且南邻德州市自来水公司第三水厂,始终未得到开发。近几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这条“断头路”周边陆续建成了世纪嘉园、杏园新苑、大业·锦绣阳光城等多个大型居民区及长河小学,建设一条安全舒适的出行道路,成为周边居民的期盼。
  沿线管线迁改、地上附着物清表等前期工作是项目实施难点,市城管局积极与天衢新区、住建部门、街道社区协调对接,最终圆满解决。去年11月,全长650米、道路红线宽40米的规划6号线正式通车。当年,尚德二路(崇德三大道至崇德四大道段)、东地南路(新岭路至新建路段)也正式通车,实现了市政道路、主干道路的互联互通,有效疏解了交通压力。“同时,道路建设过程中,积极践行海绵城市理念,沿街打造了怡人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市城管局市政管理科工作人员张鸣介绍。
老街区新颜值
  走在德城区新华路上,深红色的非机动车道和墨绿色的人行道并行,明黄色的盲道嵌入其中,分区明确,非机动车、行人有序通行。
  受老城区原有规划、空间有限等因素影响,市区部分路段未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德城区对新华路、东地路、青年路进行了慢行一体化道路试点改造。德城区城管局市政设施服务中心主任李乐敬介绍,通过改造将非机动车和行人分流至专用慢车道上,实现人车分离,一方面避免了对机动车的干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另一方面也保障了行人安全。为方便沿街门市停车,还在合适路段设置了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区。
  新华路上还有一个变化令人惊喜:路边的变压器配电箱穿上了“新装”:碧叶红花映入眼帘,蜻蜓点水自在悠闲,远山飞鸟相映成趣,给冬季沉闷的街头增添了亮色。市民周瑾对这些箱体彩绘赞不绝口,“以前这些配电箱颜色单一,在路边也比较突兀,现在箱子就像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让人眼前一亮。”
  为提升市区容貌,德城区城管局联系多支专业彩绘队伍,采取手工彩绘的方式,对市区湖滨大道、新湖大街、东地路、新华路等24条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的572个变压器配电箱进行集中美化,使其成为街头美丽的风景线。
  此外,及时修复市区道路问题。去年,累计完成道路破损及道路塌陷等路面类修复1053处(约8.1万平方米),人行道路面破损、地砖缺失及路沿石破损类修复1110处(约0.7万平方米),井盖、雨水篦子及盖板破损类修复891处,疏通清理排水管道385处,为市民创造了“安美通畅”的出行环境。
积水点“一点一策”
  提起德州市区积水点,德城区华联路口必定“榜上有名”。去年经过改造后,再也没见到动辄二三十厘米的积水场面。“下雨不积水,大家走路、开车都很顺畅,我们看着心里也舒畅。”附近商户李女士高兴地说。
  积水点改造是完善城市内涝治理体系,提升城市防汛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环节,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市城管局积极开展积水点整治工作,深入细致地对市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雨水管网、易淹易涝隐患点展开全面排查梳理,摸清各积水点基本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并推进实施,其中建设华联、高地世纪城、新河路东海水岸雨水泵站列入2023年德州民生实事清单。
  华联路口地势低洼,东风路和向阳大街的水全部汇集到该路口,且此处位于排水系统末端,距东沟主排水管道较远,每到强降水时积水严重。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山东鲁北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新建雨水重力收集管道总长300米、增加雨水收集口30处,扩大收水面积。同时,在人民公园北侧新建1处一体化泵站,配备4台水泵、双电源箱及自动控制系统,建设雨水钢制压力管道600余米。“遇强降水时,泵站会根据水位情况自动控制开启水泵数量,将雨水通过压力管道排到明月湖、人民公园水系内,最高排水量可达3600立方米/时,有效解决了路面积水问题。”山东鲁北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段平说。
  目前,高地世纪城北门口、华联路口、新河路东海水岸门口3处积水点、易涝点防汛工程全部建设完成。新建泵站3处,新建雨水管网约3000米,泵站的收水面积、排水量都大幅提升,排水能力大约提升5倍,积水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群众“呼声”变“掌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