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冬日雪景入画来
  

□董宁
  冬的景色荒寒,冬日雪景却是季节的一抹灼灼亮色。走进古诗词,有“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等名诗佳句。走进山水古画,画家笔下的落雪,亦是充满了创意和思想。
  历史名画《雪山觅句图》,是明代画家文徵明的杰出画作。文徵明书画造诣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雪山觅句图》画面上,水墨轻浅,笔意却朗明恣肆。这幅冬景图中,雪山高耸,直插云霄。近景处,小桥流水横过林立的巨树,喧嚣而又宁静。仔细瞧,一株松树直立挺拔,左侧一人身着红衣,倚杖而立,昂首赏景,作觅句状。看那山峰披上皑皑白雪,人物树木刻画细致,情景交融,引人入胜。此画赋色以白色为主,红衣青松用色沉稳。纵览全图,浑白之中挂着几抹翠色,处处鲜活生动,遐思十足,好一幅雪景美图!
  元代黄公望《九峰雪霁图》,以水墨写意手法,勾画了江南松江一带的九座道教名山,时称“九峰”。该图中,时值正月春雪,雪霁,却裹着寒意,给人一种即将从冬天中挣脱出来的感觉。画面上的九峰,峰峰峭立意连,画意肃穆静谧。累累叠石以干笔勾廓,坡边微染赭黄,远处九峰留白,以淡墨衬染出雪山。此雪景画雄浑又简白,一目了然又厚重,给人无限遐思,乃元代画家黄公望简繁合一的精品之作。
  南宋马远的《雪滩双鹭图》,亦是以雪景为背景,画的内容是冬日山野小景。画图里,梅枝斜出崖上,坠雪的枝丫打了个弯,然后向右上伸长,其横斜曲折极富变化。卧野的山石劈处棱角,大雪天寒气逼人,山野一片宁静。枝头上两只跳动的小鸟在鸣叫,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机。画作中的树枝、山石以焦墨勾勒,远处的水以淡墨勾染,山石之间隐隐的枯竹施以浅色,笔墨枝法的运用与作品意境相适应。这幅穿透历史的名画,画面境界幽远开阔,让我们看到了冬雪的内涵和生动之美。
  赏析宋代范宽的名画《雪景寒林图》,亦有一番感慨和收获。此画群峦耸天,山势高峻,深谷之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点缀其中,流水自远方迂回而下,生动勾画出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此画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那苍劲的粗笔勾勒,使画面厚重积发,给寒林雪景注入了雄浑和思想。
  《雪堂客话图》是宋代夏圭的名作,这幅江南寒江雪景画里,山林房舍卧于皑皑白雪之中,寒气袭人,瘦枝穿空。一渔翁划桨冲寒而来,猛然间打破了画面的沉寂。画中山峦绵延而去,披雪的屋舍明朗安静,虽不听人语,却意会其中。全图笔法苍劲深厚,豪放典雅,短线条秃笔直皴的表现手法,烘托出大雪的洁白和寒气逼人的气象。
  赏阅历史雪景名画,如同品读冬日古诗,那优美的冬景和厚重的内涵隔空而来,洪钟一样响了时空,醉了你我。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冬日雪景入画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