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上接1版
  

项目为王“一号产业链”悄然绽放
  今年,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家,实现营收143.62亿元,同比增长43.16%。山东有研半导体入围省级雁阵型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库;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大脑入选省级入库培育名单;天衢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德州捷报频传。
  扬帆数字经济蓝海。我市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七大先进制造业之一,优选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一号产业链”,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链长”进行重点培育。天衢新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2013年,威讯联合半导体落户,德州成为威讯继北京亦庄之后在亚洲建设的第二个生产基地;2018年,德州鲲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以民爆物品智能监控管理为主要业务定位,誓要做强民爆电子雷管领域“中国芯”;2021年,英望科技将总部从深圳迁至德州,成为我市引入的首家具备一定规模的集成电路下游消费电子制造企业……大企业、好项目的纷至沓来,让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多点开花的华丽蝶变。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与有研的合作密不可分。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自2018年落户德州以来,项目建设接续实施,企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2020年通线量产的8英寸硅片项目,填补了我省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片的空白。即将通线量产的12英寸硅片项目,达产后将彻底改变我国12英寸硅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8月18日,山东有研刻蚀设备用硅材料及硅片扩产项目开工,将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用于硅材料扩产及深加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德州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刻蚀设备用硅材料生产基地。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旗钢说:“此次开工的两个项目,与8英寸硅片、12英寸硅片、高纯溅射靶材项目‘抱团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德州打造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
  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个园区、催生一个产业。天衢新区还组建了专项引导基金,规划建设了数字经济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等重点园区,越来越多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驻。目前,新区已集聚电子信息规上企业36家,形成了以有研公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威讯公司射频芯片封测为核心,鲲程公司芯片模组等“一核多元”的产业布局。市委常委、天衢新区党工委书记祁小青说:“眼下,我们大力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进传感器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制造、芯片可靠性测试等项目。全部落地后,德州将形成包括关键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在内的集成电路产业微集群,跻身一线半导体产业城市。”
乘“云”而上工业互联网建设深入推进
  时下,走进位于宁津县的山东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数字车间,200台“机械手”、180台智能加工中心正在自主运行。“车间实现24小时现场无人自动化生产,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不良率下降23%,产能较普通生产车间提高了近5倍。”公司总经理任天恕说。
  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也产生了深刻变革。宁津县聚焦“一金一木”优势产业,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加快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以智能化、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宁津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引入腾讯云和忽米网两个国家级‘双跨’平台,为本地制造业企业提供各类数字化服务。”宁津县科技工信局局长王磊说。该县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线上建立模型,部署集成了智慧工厂、产业分析、生产情况、应急管理等,可实时管控企业生产状况、了解生产信息,目前全县已有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诊断和智能化改造。
  “用云量”能够有效反映数据在“云”上存储、输送、加工、应用等全过程中的投入和消耗,折射出数字经济的活跃程度。“目前,全市‘用云量’各项指标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云服务虚拟处理器数、数据存储量等指标同比增长均超过50%。”孙洪昌说。
  数字搭台,工业唱戏。我市加力实施数字赋能“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100个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实施1000个中小企业智改数转项目、率先启动万名政企干部数字素养大提升行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实现了老树发新芽。
  “对标先进地区,我市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小、结构有待优化。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引领行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重点突破,持续聚焦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着力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带动性强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延链补链项目,全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孙洪昌表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上接1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看天下 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