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又到蟋蟀秋鸣时

王海龙(右三)和村民们组团捉蟋蟀


将蟋蟀装入竹筒内,准备发出


宁津蟋蟀体型魁梧、凶悍顽强


交易成功


王海龙捉到一只品相好的蟋蟀


村民客户让专家给蟋蟀做鉴定、估价


从凌晨三点开市,到上午十点左右结束,尤集蟋蟀交易市场上来往着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


  

□本报签约摄影师 刘克政 摄影报道
  8月23日晚,在宁津县柴胡店镇小艾家村的玉米地里,村民王海龙带领团队寻找着品相上乘、战斗力强的蟋蟀。“这个不错,看,个头多大!”王海龙兴奋地说。“万物各有时,蟋蟀以秋鸣。”每年立秋以后,是宁津蟋蟀的生长关键期,此时战斗力最强,村民们抓住有利期捉蟋蟀,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来增加收入。
  宁津有着“中华蟋蟀第一县”的美誉,每年8、9月,上海、江苏、浙江等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不约而同来到宁津,赏蟋蟀、观美景、品美食,小小蟋蟀成为农民增收的法宝。
  小艾家村有着近30年的捉蟋蟀历史,立秋一过,有近六成的村民组成捉蟋蟀大军。捉蟋蟀集中在柴胡店镇的小艾家村、尤集村、孟集村一带,因为这一带黑土地较多,含有适宜蟋蟀生长的矿物质,且土质、湿度适宜,出产的蟋蟀战斗力强,因此这一带成为出名虫的风水宝地。
  每天晚饭过后,王海龙的团队集合,换工作服戴头灯,拿着工具深入玉米地,分工合作捕捉蟋蟀、鉴定分类。直到凌晨两三点工作才结束,可以收获几十只,而这时,一些外地客户已经等在王海龙的家门口求购。
  与蟋蟀打交道近20年,王海龙已然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蟋蟀鉴定专家,很多人捉到蟋蟀都让他给鉴定估价。每天,他将品相好、战斗力强的蟋蟀编号分类,并录制短视频发到客户的微信群,待客户选好后,到快递点发货,剩下小部分蟋蟀再拿到集市上卖。前几天,他捉的一只蟋蟀卖了3000元,一家人都十分开心。
  每年一个月捕捉、销售蟋蟀活动,已成为小艾家村的固定营生,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将宁津蟋蟀的美誉传遍全国。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又到蟋蟀秋鸣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大视界·公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