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1943年3月23日拂晓,武工队被6006名日伪军包围——
14名勇士血战小史庄

连环画《敌后武工队》封面图


连环画《敌后武工队》中,武工队员们苦练杀敌本领。王玉良绘


连环画《敌后武工队》中,老百姓赞扬武工队打了胜仗。王玉良绘


位于武城县鲁权屯镇小史庄村的高荣贵烈士墓


  

李好斌
  “1943年夏天的一个黑夜,在山东恩县边境的一条小道儿上,走着七个汉子,脚步又轻又快。他们的服装很怪,有的像农民,有的又是商人打扮,每人腰里都插着一支驳壳枪、五颗手榴弹,还背着一支马枪。来到老黄河的堤下时,恰巧是半夜。当头一个人的身影又高又大,像是座照壁。他四处望了望,侧着耳朵听了一阵,才转过身做个手势,小声说了几句话,其余的人都悄悄地坐在河滩上……”这是著名作家杨朔写的报告文学《七勇士》一文的开头,发表在1945年3月11日《新华日报》上。文中详细记述了我冀南六军分区7名武工队队员在恩县(1956年撤销)高海村,与250多名日伪军进行反包围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故事。
  这次战斗其实发生在当时的恩县小史庄。2023年7月16日上午,在武城县鲁权屯镇小史庄村东南五六百米远的“小史庄战斗八路军烈士陵园”里,村党支部书记秦书荣讲起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那次战斗仍激动不已。小史庄村东五六华里是高海村。杨朔文中提到领头的武工队员叫高云贵,实为高荣贵。战斗中,除包括高荣贵在内的7人牺牲外,另有3人伤重被俘,牺牲在敌人的监狱里。有4人成功突围。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用石头为7名勇士筑墓。1992年3月,武城县委、县政府在此修建了占地4亩的烈士陵园,2022年又进行了重修,将6名勇士的墓迁往德州烈士陵园,因村里群众再三请求,留下了队长高荣贵的墓。每年清明,当地政府和村里群众都来此为烈士扫墓。
  八路军布局运东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2年底,由于太平洋战事吃紧,日军部分兵员南调,即搜罗地方流氓、兵痞,强征贫苦农民,扩充伪军队伍。驻临清的国民党山东省第四专署专员刘振策,也指示驻平原、高唐、夏津、恩县一带的杂牌军公开投日,与日军沆瀣一气,把持各据点,妄图抵制八路军开辟运东抗日根据地,封锁抗日军民,给抗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942年11月,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在武城北部的付官屯(今属河北故城)召开会议,传达冀南军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派遣武工队开辟运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参加会议的有运东地委班子成员及武城、恩县、夏津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还有六军分区司令员易良品、政委文建武、十九团团长宋东旭和鲁西大队队长马立朝等人。会上,文政委传达冀南军区党委关于派遣武工队深入运东的决定:“一要加强党的组织工作与思想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政策,在群众中树立我军必胜、敌人必败的信心,并以八路军英勇奋战、严明的纪律与日、伪、顽军做对比,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才是人民解放的可靠力量。二是集中力量开展对伪军、伪组织、反动会道门、青洪帮和土匪的统战工作。武工队由运东地委统一组织,杨中一书记总负责,抽调十九团中连排干部、分区直属干部、运东地方干部组成,队员要军事素质过硬,会打仗,又会组织发动群众,帮助建立地方政权。行动时间定在1943年腊月三十晚上。一是因为运河封冻期交通便利。二是趁着部分敌人回家过年之际,敌人力量薄弱且麻痹大意,我们可乘虚而入。”杨中一宣布,武工队对外称运河大队。队长由十九团团长宋东旭担任,十九团政治处主任王大华为政委,高震任副队长,郝振武任党支部书记兼特派员。根据斗争需要,武工队分为手枪队、长枪队、坐村队3部分。手枪队14人,队长刘培章;长枪队14人,队长高荣贵(山西人);坐村干部主要是地方干部30多人,负责控制村长,联系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
  易良品和马立朝也就武工队开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分别作了发言。
  600名日伪军包围了14名武工队员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运河边上,一支队伍从大堤上下到冰封的河面上,刚开始还不习惯,“扑哧、扑哧”几声,个别战士一不留神滑倒在冰面上。“注意平衡,俯下身子,脚下使上劲,”低低的声音从队伍前面传到最后面。腊月三十晚上,武工队踏冰过了河,在恩县三区任垳村连续搞了几天活动,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建立了党组织,在这个村里召开了韩家、苏庄、大小堤口村村长和伪乡长会议,向他们讲清斗争形势,教育他们爱国抗日,不要给敌人办事。这几个村稳定后,又到四区漳南镇等几个村开展工作,几天后就撤回了河西,以便打听敌人的动静。正月初十这一天,武工队又回到这些村,在漳南镇以北邢庄和付家楼一带,又召开了几次不同人员的座谈会。正月十三到十五3天,武工队住在管垳村,这个村子很小,只有10多户人家,目标小,便于隐蔽。这天,武工队和坐村干部正在群众家开会,从武城、恩县来了300多名日伪军,他们一看小村子里很安静,没有什么情况,就呼隆隆地过去了。大家捏了一把汗。武工队通过坐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工作有序地向东边延伸。鲁西北农村流行的“坐村工作”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3月23日傍晚,武工队的长枪队在高荣贵带领下到恩县小史庄开展工作,该村在韩家村以东,北距运河10多华里,是一个小村庄。村长李德民是一个正直善良、面黑心红的“两面”人,干村长也是为了更好的糊弄支应日伪汉奸。武工队进村后,李德民安排队员们住在村东南角贫农秦得先家里,并积极地给队员们蒸馒头。高荣贵用浓重的山西口音给李德民说:“我们在这里活动可能会走漏风声,为减轻你们的压力,明天早晨我们离开后,你派人到北郑据点报告,就说有八路军在村里。”高队长也想看看武工队离开后日伪军们有什么反应。
  李德民找到亲兄弟李德仁告诉他:“你明天早晨去据点报告,就说村里来了八路军。”李德仁兼着村里的日伪情报员,也是李德民为支应日伪汉奸安排的。而李德仁却误会了他哥哥的意思,当天晚上就到北郑庄伪据点报告,说村里来了200名八路军。北郑庄据点连忙向上报告,恩县伪县长王化三听到八路军200多人驻扎在小史庄的消息,连夜纠集恩县、武城的日伪军7个中队和日军1个小队,共计600多人,在天刚亮时从不同方向包围了小史庄。
  激战一天,歼敌百余人,我方仅4人成功突围
  上午8点的时候,敌人开始从四面八方向村内围攻,并逐家逐户搜查武工队。高荣贵和队员们分析敌情,认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白天突围困难,容易暴露目标,决定隐蔽待敌。中午12点,敌人搜查到武工队住的院子里,趁敌不备武工队员一起开火,日伪军当场死亡10余人,激战1小时,将日伪军打出村子。下午3时,敌人用小钢炮向村内轰击,队员们利用炮火硝烟作掩护修筑了工事,把周围几个院落挖通形成连环院落,进行防御。炮击停止后,伪军在日军的逼迫下重新向村内扑来,经过几次争夺,日伪军伤亡上百人(也有说几十人)。天黑时敌人又冲进村里,每攻占一处院子就烧毁一处。高荣贵派1名战士化妆成村民背着粪筐出去报信成功脱险。最后,队员们被围在秦德先家的北房里,敌人冲上来,战士们用房上的木头砸,危急之中,高荣贵命令战士们上好刺刀,杀出一条血路向村外冲去。刚冲到村西南角池塘边,高荣贵和6名战士牺牲,3名战士伤重被俘,后牺牲在敌人监狱,只有3名战士冲出重围,幸免于难。
  战后,群众眼含热泪把7名牺牲的队员们埋葬在村东南。小史庄战斗的第二天晚上,我武工队就又秘密进驻该村,慰问受到伤害和损失的群众,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确认村长李德民是清白的。李德仁因误会提前将消息报告了伪据点。新中国成立后,恩县人民政府从天津抓回在那里蹬三轮车的李德仁,判处无期徒刑,后因他表现较好提前释放。
  武工队奋勇杀敌的事迹,传遍了运河两岸,老百姓都私下传言着,八路军武工队打过来了,日伪汉奸的尾巴长不了了,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我们的苦日子就要结束了。几天后,武工队在韩家寨坐村座谈时,群众反映村长张超贵与敌人勾结紧密。由于他把武工队的情况报告给了据点里的敌人,使坐村干部郭同志惨遭敌人杀害。于是,一天夜里,武工队召开群众大会,让乡长和邻村的村长参加,当场把张超贵这个汉奸枪毙了。
  小史庄战斗,因为武工队员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震慑了敌人,鼓舞了冀南运东地区军民的抗日热情,坚定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决心,使艰难困苦的斗争形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节选自作者长篇纪实文学《烽火平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4名勇士血战小史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