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
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名片

  本报讯(记者杨鸣宇)2月18日,我市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记者见面会,介绍德州大运河文化挖掘和保护传承利用有关情况。
  论坛以“原真古貌·创新传承”为主题,将在德州市博物馆、大剧院、古玩城、董子文化街等区域,同步举办多场活动,涉及学术论坛、观摩体验、展览展示、文艺演出、流通交易等多种形式。其中,运河手造展和非遗展示周活动携手27个运河沿线城市共同布展,展示北京景泰蓝等各地非遗项目,讲述非遗老字号的故事。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统筹推进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建设,聚力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全景式展现具有德州特色的运河文化瑰宝,全面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新名片。
  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市健全完善了《德州市文物保护条例》等规章制度,率先完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南运河德州段保护规划。下一步将全面加强大运河遗产安全巡查,保持沿线大运河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深入挖掘运河传统工艺、曲艺、民俗等非遗项目,大力推动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各级非遗传承人培训,不断推进运河非遗项目传承发展。
  加快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项目。编制完成88平方公里大运河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成立了德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集团公司,大力推进总投资220亿元的运河德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打造“一廊六片”文化景观带,集中展示漕仓遗址、古村聚落、运河水街、工业遗存等历史文化景观。加快建设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文化传承展示项目。
  统筹实施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实施总投资1034亿元的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实施黄河和大运河两河水系连通、两河连通景观廊道、黄河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十大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两河牵手”宏伟景观。牵手工程规划了全线贯通的堤顶路和生态绿廊,配套了驿站等各种服务设施,策划了文化展示线路,串联起沿线的黄河文化、大禹文化等元素。
  恢复强化大运河生态功能。2022年4月,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百年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通水。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运河沿线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打造防护林等生态隔离保护带,建设堤顶路景观带,建设全域国土绿化示范区,打造运河水系河网湿地生态,让古运河焕发新活力。
  推动文旅生态廊道建设。近年来,聚焦保持大运河原真古貌,持续投资30多亿元进行保护性生态修复。下一步,将坚持以大运河为纽带,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以民俗村落、文化集镇、特色古城为支撑,将北厂漕仓遗址、九龙湾文旅融合园片区、四女寺风景旅游区等沿线文旅资源要素“串珠成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服务,打造一批旅游文创精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和文旅高地。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的筹办,也为推动德州文旅消费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期,我市主动打好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的“组合拳”,推动全市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出台《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启动“牵手两河德州游”系列活动,市县两级共发放115万元文旅消费券,带动消费700余万元。优化产品供给,拉动景区复苏,策划推出一批康养游、冰雪游、美食游、民俗游等贺年游产品。仅春节假期,我市34家营业景区接待游客共80.0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5700万元,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63.9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65%。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名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