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武城花杠舞第五代传承人崔振江——
传承民俗 舞出非遗之美
  

□李淑冉张敏
  抬着大花杠,迈着豪放步伐,五颜六色的杠柜上下飞扬……2月3日,武城县老城镇三义村广场上热闹非凡,一场欢快喜庆的花杠舞表演开始了。
  在花杠舞第五代传承人崔振江的指挥下,表演者每两人一组,肩膀抬着花杠,不用手扶,单靠头、肩、背用力,把大花杠在两个肩膀上颠来颠去。5米长、30公斤重的花杠,平常人能举起已属不易,但在表演者的头上、肩上、背上却能随意转动、颤动,兴之所至,或扭或摇或蹦,带动主体花篮上下舞动,耍到最高潮,花杠还从肩膀飞上头顶,更显得技艺高超,引得群众阵阵喝彩。
  花杠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花杠舞是集舞、乐、武为一体,别具一格的艺术表演形式。”崔振江介绍,花杠由一根弹性长杠和木杠柜组成,杠柜里面装有玉米、棉花、五谷等彩色纸花,外面扎着牡丹、菊花、月季、荷花等绢花,十分美观。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进行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前两年受疫情影响,花杠舞暂停了线下演出。今年春节期间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人一下子多了起来,观看花杠舞演出的呼声也越来越来高。
  “我们在春节前后都准备了演出,把喜庆和欢乐带给乡亲们的同时,也更想把这项技艺传承下来。”崔振江高兴地说,“不仅观众想看,村里的邻里艺术团团员们听到锣鼓声也过来了,跟着我们一起排练;还有十一二岁的小孩好奇地过来学习,演出的人员已经好久没这么多了。”
  近几年,日常演出之余,崔振江还一直致力于花杠舞的推广和传承。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宣讲活动,把非遗文化宣讲出去、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花杠舞文化;同时,还将花杠按比例缩小,做成儿童能抬的微缩花杠,引入老城镇南屯小学,让十多岁的学生学习花杠舞,确保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传承后继有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传承民俗 舞出非遗之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