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探索可持续的高产稳产优产模式,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
守稳“粮仓”生命线

乐陵孔镇镇芦庵村,玉米喜获丰收


夏津县新盛店镇,村民手工收割村边角地块麦田


平原“吨半粮”核心区小麦开机收割


乐陵“吨半粮”核心区玉米机收现场


丰收的喜悦写在魏德东脸上



  

□ 本报记者 邓静 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 罗付义 嵇磊
  “吨半粮”核心区平均亩产1490.1公斤,其中61.8万亩地块平均亩产1576.3公斤,超过“吨半粮”产能,“吨半粮”产能创建首战告捷。。
  作为产粮大市,德州担负着重要使命。去年秋种,我市提出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产能示范区。今年交出的丰收成绩单背后,不光是“多收了三五斗”的喜悦,更是近年我市粮食站稳150亿斤台阶的底气,是德州粮食高产创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再次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是居安思危的深长考量。如何实现高产稳产优,德州转变理念,带头在粮食工作机制、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上创新,通过系统集成改革,再探高产‘粮’策,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表示。
  书记抓粮上下同心
  施“粮”策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天比较帮忙,人非常努力”,谈起“吨半粮”产能创建首战告捷,孙丰勇这样总结。
  去年我市遭遇几十年不遇的秋汛,冬小麦播期整体较常年晚20天左右;今年玉米生长关键期,遇到阴雨、高温……粮食生产面临重重困难,诸多挑战。
  德州是全国五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至去年,粮食生产已实现十八连丰。打赢“吨半粮”产能创建开场战,表明德州扛稳了粮食生产这面
  旗帜。
  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去年中央作出重大部署: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产量首次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党政同责如何真正见效?市委书记田卫东表示,必须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推行书记抓粮,形成强大合力。
  临邑县翟家镇孙汉服村走出
  了山东省首位粮王——孙丰忠,他夺冠的地块也是今天该县“吨
  半粮”核心区所在地,是书记责
  任田。该镇党委书记张万里指
  着田边“书记指挥田”的大牌子说:“12年前,这里是‘省长指挥田’,如今实行党政
  同责,重农抓粮责任主体
  的升格和明确,引导各地树立起这样一种强烈意识:重农抓粮不
  只是农口的事、政
  府的事,要把粮
  食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党委和政府一起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书记抓粮,大大增强了书记的责任心。“粮食是庄稼人的大事,也是党和国家的大事。不能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说。
  书记抓粮,抓出了一批专家型书记。“小麦泥里拌,来年吃饱饭”“治虫不见虫,只在卵高峰”……像这样的农谚,张万里张口就来。去冬今春小麦苗情复杂,为让群众了解“弱、壮、旺”苗,张万里总结出“小麦三类苗理论”,即“猪耳朵苗”“马耳朵苗”“驴耳朵苗”,把农业知识转化为形象、好说、好记的大白话,老百姓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书记抓粮,让书记和种粮人更近了。王笃春是平原县种粮大户、该县腰站镇锅培口村党支部书记,他的100亩粮王大赛参赛地块是该县县委书记王玉东的“指挥田”。在田间,王玉东将王笃春加为微信好友,两人时常探讨种粮问题。今年7月,王笃春夺得该县小麦粮王,王玉东给他发去微信,“祝贺!希望再接再厉,争取夺夏玉米粮王。”
  四季轮回,接续耕耘,“吨半粮”产能创建已经历一个粮食生产轮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深耕责任田,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种粮有了主心骨,专家、农户“长”在地里,全市上下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抓粮食生产的工作力度空前。粮食生产闯关夺隘,不负所望,首战告捷。
  13年前,我市成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粮食高产创建“德州模式”推广后,带动了全国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吨半粮”产能创建首战告捷意义何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立军说:“党的二十大把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可以说,我市粮食生产又一次实现质的飞跃,正稳稳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粮食高产稳产优产之路,这为打好‘紧平衡’下的粮食保卫战提供坚实支撑。”
  良田稳基础科技夺产量
  粮食产能连续3年稳定在150亿斤
  孙丰勇表示,“吨半粮”创建是“吨粮市”建设的“升级版”,从亩产“吨粮”提升到“吨半粮”,不能沿用原有的创建方式和技术模式,必须创造性开展工作,深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潜力。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
  10月27日,在乐陵市孔镇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挖掘机挥舞着“臂膀”,吊车、翻斗车往来穿梭,平整土地、渠沟衬砌、整修道路……
  打造过程难、为谁打造难、打造后谁经营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的难题,破解“三难”,乐陵市创新实行“订单高标(方田)”模式。
  “‘订单方田’模式,简单说,即先流转、后托管、再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因为实现了多方共赢,既有利于打造旱涝保收的‘高产田’,也有利于土地集约经营,让‘高标’见高效。”乐陵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玉花说。
  依托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孔镇镇部分村土地以入股方式整体流转。流转后的土地,再根据村民意愿,采取由社会第三方(国企)托管经营、种粮大户经营、合作社自身经营的三种模式,并按需进行不同标准打造。截至目前,已流转土地4.3万亩,规划高标准良田8.1万亩。
  刘玉花介绍,今年建设任务完成后,乐陵市将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实现“巴掌田”到“大条田”、“低产田”到“高效田”的转变,为提升“吨半粮”生产能力赋能“充电”。
  “你们的地翻完了没有?机器啥时候能过来?再晚,我也等。”10月25日,平原县前曹镇种粮大户柳自检再次拨通平原土地鲁望公司业务拓展员刁率千的电话。早在五六天前,他就收完了自己的1000亩玉米。“种小麦前深翻土地能增产不少,今年我怎么也得等鲁望的深翻机和先进播种机。”
  土地鲁望公司种植经理何石宝介绍,土地深翻能打破坚硬的犁底层,配合秸秆还田,几年后,土壤有机质会增多且更均匀,地里的蚯蚓都会增多。这几年,农户深耕意识普遍增强。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目前,我市已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683.7万亩,占耕地的71%。核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块0.3个百分点。在去年严重秋涝和今夏干旱情况下,良田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粮食高产稳产。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
  在占地1160亩的县委书记指挥田,宁津县专门规划了300亩的高产多抗品种筛选示范区。10月22日,来自全省各地的64个小麦品种被播撒在这里,这些品种各有各的“专长”,有的品质高、有的抗旱。身处同一种植环境,接受统一管理,这些麦种将在产量、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一较高下。“夺魁”麦种将被推广种植,助力该县“吨半粮”产能建设。
  回望夏粮小麦逆势夺丰收,“科技壮苗”行动功不可没。全市农业系统专家及骨干力量,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建立苗情档案,编制技术建议,精心对待每一亩地、每一株苗,让大灾之地变小灾,小灾之地化无灾。
  良田稳基础,科技夺产量。近年来,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能连续7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连续3年稳定在150亿斤。
政策保成本 经营增效益
  “真金白银”让农户愿种粮种好粮
  “今年,村里的沟头河沿,甚至不少房前屋后,但凡能种的地方,老百姓都会种上。粮价高了,老百姓种粮积极性高涨。”今年玉米季,不少农户如此感慨。
  粮食能否丰收,既关系大国“粮囤子”,也关系农民“钱袋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这让种粮农户备受鼓舞。
  “粮食补贴、农机补贴,完全成本保险、粮食最低收购价……国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供给力度,我愿意把粮食一直种下去!”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说。
  自2009年起,魏德东便心无旁骛地种粮。如今,他的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亩。
  “种10亩地是种地,种100亩地是经营。国家给了好政策,咱就得努力经营,多打粮多收益。”善于经营的魏德东,在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做到节本增效。为了带领农户共同致富,他成立德州富益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他常说:“资源共享,才能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今年,魏德东的小麦平均亩产650多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50多公斤,实现了“吨半粮”目标。“两季每亩多打300多斤粮,叠加粮价上涨效益,去除成本,每亩能多收入400多元。赶上了好年景,今年是最赚钱的一年。”魏德东说。
  “种下订单粮、优质粮,销路不愁、收入有保障。”算起今年村民的增收账,平原县桃园街道张堂村党支部书记杨德富滔滔不绝。“合作社和土地鲁望公司签订协议,种了600亩糯玉米,按标准管理,产量高、品质好。农户每亩收入二千五六百元,比普通玉米多五六百元钱。”
  自今年起,在桃园街道办事处的组织下,由鲁望规模农业服务平台牵头成立粮食安全产业共同体,以平台为核心,上游对接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种粮大户,下游对接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鲁望统一供种、技术指导,统一回收并售卖,实现订单种粮、订单售粮,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售价。
  何石宝说:“农户要多赚钱、平台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核心都是把粮食种好。各方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向发力,实现粮食增产增效。”
  看到连年有稳定收益,今年,不少合作社、种粮大户向鲁望咨询,要求加入共同体。
  以富益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鲁望粮食安全产业共同体等为代表,我市实现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双轮驱动”,构建起完善的“吨半粮”服务体系,让种粮实现高收益。
  近几年,不少县市区出现“抢”地种现象,这得益于保障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全成本保险的推出。
  种粮“既有收益、又有荣誉”。市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粮王大赛。
  遇到大灾年景,农户有保险兜底。据介绍,2022年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金额均为每亩950元,农户自缴20%保费,其他由财政补贴。“低保高赔。好年景多挣点,大灾年景有保险兜底也赔不了”已成为共识,小麦、玉米投保率均达85%左右。
  政策保成本,经营增效益,稳稳托住种粮农户的心,今我市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15万余亩。时下,希望的田野上,冬小麦已出苗见绿,新的丰收正在孕育。本版图片本版图片记者记者刘振兴刘振兴摄摄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守稳“粮仓”生命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