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援助秀山建起非遗工坊
受益群众1200余人

龙凤坝镇鲁渝(德秀)协作秀山土家织锦非遗工坊帮妇女灵活就业


  本报讯(记者邓静通讯员苏涵)挂画、围巾、锦囊……一个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土家织锦作品背后,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妇女的脱贫故事。德州协作重庆市秀山县挂职干部、秀山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祁玉方介绍,截至目前,德州协作秀山土家织锦非遗工坊已帮助320名签约织娘灵活就业,实现增收260余万元,1200余人受益,土家织锦已经成为秀山县困难群众打开增收创收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历史源远流长。2019年以来,德州将秀山土家织锦作为重点支持项目,先后助力当地深度挖掘整理土家织锦传统图纹400多种,建立土家织锦图纹数据库,详尽制定便于传承的土家织锦织造工艺流程。
  德州援助秀山先后在当地龙凤坝镇、隘口镇、洪安镇建立了3个土家织锦非遗工坊,帮助农村妇女及相关人员学习传统技艺。截至目前,已经培养出通晓土家织锦非遗文化、手工技艺人才近400人。建立“公司+非遗工坊+妇女技工”运营模式,即使用非遗工坊作为中转站,一头由公司连接市场,一头由工坊连接乡村农户,通过技能培训的妇女直接与公司签约成为职业织娘,织娘所织产品由公司按照市场化价格全部收购,收购的产品再由公司售往全国各地,使织娘们没有后顾之忧,专注于织锦产品的生产和创新。每位织娘平均每月可织出土家织锦挂画1至2件、民族服饰3至5件、中药香囊20至30个,月工资可达2000至4000元。非遗工坊工作时间灵活,有效满足了农村妇女兼顾家庭和就近就业的愿望,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祁玉方表示,发展以土家织锦非遗工坊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产业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可以说,一个工坊造就一个产业,一个工坊带活一个乡村。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让土家织锦非遗工坊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村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宜业宜游、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援助秀山建起非遗工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