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在平原二中读书的日子
  

□王朝忠
  年届古稀的我,离开母校平原二中已有半个世纪了,至今仍常常怀念它。老师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如在昨天!
  二中的校园是美丽的。母校校园南北长1500多米,东西宽300多米。用当年同学们的话说:南到海南岛,北到北冰洋。虽说是调侃之言,足见校园很大,在德州地区也是名列前茅的。校园内,有巍峨雄壮的大成殿,雕梁画栋,飞檐啄空;殿内宽敞明亮,可容1500人,是全校师生聚会之地。有瑰丽的棂星门,有历史悠久的文昌阁,有高耸的钟楼,有古老的苍松翠柏,绿荫如盖,虬枝盘曲……美丽的校园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脚印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深、有的浅……
  母校的领导班子是给力的。二中于1951年建立,是一所农村全日制中学,地处古老的恩城镇,该镇当时经济贫穷,文化落后,交通闭塞……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中的领导们把它建成了市属重点中学,实在不易。其中,学校的王洪森主任功不可没,他有魄力,有很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有口若悬河的辩才,有丰富高远的谋略……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教务主任,在德州地区享有盛名。他的“大马赛小马”的策略,至今为师生们津津乐道。惜其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斯人已矣,风范永存,在二中师生员工的心中,留下了一座永恒的纪念碑。
  老师们是十分敬业爱岗的。二中的教师大都是外地人,来自上海、徐州、青岛、济南……背井离乡,离妻别子,每年只有寒暑假各两周时间可以回家看看。但他们以校为家,诲人不倦,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上。知识丰富,传授有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至今,老师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仍浮现眼前:郭凤领、李寿华、王文乐、赵明君、孙鸿儒、李惠臣……他们把我们培育成人,铸造了二中的辉煌。他们辛劳的身影,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农家学子的追梦之路!
  二中有一棵高大笔直的松树,上挂一口铜钟,它是师生作息指南。一位矮矮胖胖的老王师傅,每天准时打钟,从不延误。清晨,当悠扬的钟声响起,同学们匆匆忙忙地赶到东操场。2000多名师生,迎着朝阳,沐着晨风,在体育老师的哨子声中,认真地做广播体操,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动作整齐,蔚为壮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上课钟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开始授课。他们忠实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每个词语的解释,每个字母的发音,每个公式的推导……都精心传授。老师的讲解,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吃饭的钟声敲响了。同学们抬着木簸箩、大木桶,拎着水桶,去大伙房打饭。抬回黑色的地瓜干窝头,喝着“红糖水”(熥地瓜的水,颜色很红,味道苦涩),吃着青菜汤,但同学们毫不在意,吃得津津有味。
  同学们大都穿着母亲缝制的粗布衣服,生活十分简朴。谁能穿件洋布制服,那一定是家庭条件很优越。
  晚上,大家回到宿舍,身心放松,谈天说地。宿舍条件十分简陋,冬天冷如冰窖,冻得不愿钻被窝;夏天别说电扇,就连一把芭蕉扇也没有。三个人睡两张床,高低不平,又挤又硌,又热又臭,还有蚊虫叮咬!生活是清苦的,但大家怀揣着美好的理想,以苦为乐。
  斗转星移,如今二中已迁往平原县城,旧址成为恩城镇中心小学。只有文昌阁还默默地矗立原地,在期盼和思念远方的学子归来……
  二中的学生,无论是何等身份,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今生来世,都永远怀念、感恩老师的教诲!大家知道,是二中培养了我们,我们的根在这里!二中,永远活在老学生们的心中!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平原二中读书的日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