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25日在德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德州市代市长朱开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3488.7亿元,由全省第11位提升到第9位,年均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1亿元,年均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927元、19020元,年均分别增长7%、9.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4748亿元、29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8%、11.9%。市场主体由32.6万户增加到53.2万户。上市企业由3家增加到11家,市值突破1400亿元。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4%。“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29.8%,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0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98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到208家。实施过亿元项目2099个,重点技改项目650个,上云企业2300家。建成高标准农田684万亩,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6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34万家、家庭农场达到7356家。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贡献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先后实施32项国家级、98项省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积极融入重大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491个,有研、中化等央企和新希望、中粮等国字号龙头企业落户;围绕黄河国家战略,实施防洪减灾、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等重大工程135个;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齐鲁工业大学等合作项目落地实施。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9.4%、53.1%,与东盟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改造棚户区12.9万套、近40万群众乔迁新居,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07个、10万多户群众受益。建成地下管廊30.9公里,海绵城市135.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382个,完成投资656.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100公里,改厕58.8万户,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石济客专德州段、德上高速德州段、齐河黄河大桥等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天然气“镇镇通”、公交客运“村村通”、道路硬化“户户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万公里,密度居全省第3位。
  ——生态环境全面好转。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3天。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84.9万千瓦,发电量占比居全省首位。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建成28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3平方公里,植树造林86.5万亩。高标准完成能耗“双控”目标,连年获省通报表扬。
  ——民生保障全面加强。民生投入占比连年保持在80%左右。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10万余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5个省扶贫重点村全部摘帽。新增城镇就业31.6万人。基本养老、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1%、96%。新建改建幼儿园679所、中小学校1061所。新增各类卫生机构648家。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22处,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1万张。社会大救助体系成为全国品牌。以最坚决的措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力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实现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76个村(社区)获评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县(市、区)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年“双下降”。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扶贫协作和援疆工作扎实推进。退役军人、仲裁调解、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气象减灾、海关口岸、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政府效能不断提高。旗帜鲜明讲政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两个确立”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25件、政协提案2756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地方性法规10部,出台政府规章5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政治清明的良好生态不断优化。
  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工业用电量增长1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3%,税收占比76.9%、居全省第6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居全省第3位。进出口突破500亿元大关、增长30.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0.2%。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实施“三三倍增”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25条意见。永锋钢铁、华鲁恒升、金能科技营业收入分别突破3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瞪羚企业16家。普利森、保龄宝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恒力电机、德药制药等17家入选省单项冠军。百龙创园、联合石油成功上市,新增四板挂牌企业108家。开通5G基站3055个,新增上云企业332家,4家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机制,37个重大项目扎实推进,88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0亿元,10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0亿元。
  (三)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4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家,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6个,入选省技术创新项目137个。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泰山体育、恒丰纺织、坤河旅游创建省级制造业、服务业创新中心。百多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泰山体育参与研发的智能雪蜡车填补国内空白。省产研院德州分院签约落地,中国(德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建设。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1人,引进博士硕士1543人,新增院士工作站4家。德州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四)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全国率先探索“异地跨省线下办”新模式,“全域通办”居全省首位,“双全双百”工程、“信易批”、“无证明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设立首席政府服务官。着力推进首批94项重点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下转A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