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临邑县翟家镇引进圈养技术,生态环保又节本增收——
鲈鱼住进圈养桶 每桶可赚3万元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任清松张佳君
  “出鱼啦!”日前,在临邑县翟家镇王营村的鲈鱼圈养基地,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鲈鱼陆续出塘。今年5月,王营村引进了圈养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投资60多万元建设16个直径4米、深3米的圈养桶,养殖淡水鲈鱼。
  早在4年前,王营村村“两委”为发展集体经济,整理了村内四五个废弃坑塘散养了鲤鱼,由于缺乏养殖经验,第一年,鱼染上了疾病,还没等出塘,就死了一多半,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今年,该村在原有池塘内建设了养殖桶,桶内水体和池塘水体连通,用集约化圈养的方式养殖了鲈鱼。
  鲈鱼圈养,是件新鲜事儿。“这种养殖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环保,可以将养殖尾水回用,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养殖废弃物零排放。同时,圈养还便于精细化管理,可降低鲈鱼病害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人力成本等。”王营村碧园春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德锋介绍,这项养殖技术是由华中农业大学何绪刚教授发明的,获得了国家专利。
  “咱这个圈养技术到底好在哪?我做个对比。”合作社技术员张世泉说,在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下,鱼的“吃喝拉撒”全在池塘中,养殖尾水处理难,水体环境难以控制,养殖品质难以保证,鱼病防治难度还大;圈养模式下,鱼圈养在圈养桶内,可以通过桶下面的锥形集污装置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再经吸污泵抽排出去、进入尾水分离塔,可以时时清洁水质。桶内的固体废弃物收集后,还能再利用,做藕池的有机肥;此外废水经3个尾水处理桶过滤后再回流到池塘重复使用,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零排放。“俗话说养鱼先养水,环境好了,鱼发病也少,由于能够及时集污排污,鱼的口感极佳,可谓是肥美鲜甜,没有土腥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张世泉介绍。
  张世泉曾养过8年的散养鱼,每当鱼出塘时,他就叫上村民们一起帮忙捞鱼。而如今,他一人管理着16个圈养桶。“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捕捞强度大、投喂不精准。而圈养技术节能、省地,一个圈养桶能放3000尾鲈鱼,相当于一亩多的散养池塘,易于捕捞,饲料投喂一个人也能轻松搞定。”张世泉说,圈养桶可保持24小时持续增氧,为鲈鱼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圈养桶一年可养殖两茬,每个圈养桶产量约4000斤。一个圈养桶的总产值达8万元,可赚3万元。王营村这些圈养桶,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目前,已经注册商标‘宅家味道’。接下来,我们将提高这一项目的综合效益,以点带面,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镇党委书记张万里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鲈鱼住进圈养桶 每桶可赚3万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