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潘店镇成立合作社,建成1500亩种植基地,统一管理销售——
订单大蒜销“南洋”

  本报讯(记者黄晓龙)“今年我们收购4000余吨大蒜,比去年多收1000吨。”9月22日,在齐河县潘店镇大蒜加工车间,西腰村党支部书记张化春介绍。
  潘店镇大蒜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种植面积3万亩,这里种植的大蒜平均每五头就能达到0.5公斤,因品质优良而广受商家青睐,成为该镇特色农产品之一。好品质的大蒜本该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品,然而过去每到收获期蒜农的脸上笑容却不多。“一方面我们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靠商贩收购,压价情况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市场有时波动比较大,出现积压只能低价或赔本销售。”邵庄村村民李正民的一席话道出蒜农的苦衷。
  2017年,长期经营板材出口贸易的西腰村村民张化春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提出发展大蒜出口贸易的想法。“在与东南亚国家客商聊天中,得知当地人喜欢吃蒜,但气候不适合种植,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比较高,成立合作社把大蒜集中起来,统一加工出口,既降低种植风险,又提高蒜农收入。”张化春说。
  经过论证考察,去年4月,由西腰村党支部领办的田乡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建立1500亩的大蒜种培育基地,合作社与齐河万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建设大蒜生产加工项目,总投资1.3亿元,建设钢结构生产加工车间、大蒜交易市场、冷库等功能区等,将收购的大蒜采取剥皮、切片等方式出口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尼等国家。
  “外贸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大蒜不愁销,也鼓了蒜农的钱包。李正民算了一笔账,他种了13.5亩大蒜,收蒜时市场价每公斤1.6元,亩产约2000公斤,合作社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4元进行收购,单此一项就多赚1万多元。
  此外,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的播种、收蒜、施肥、技术指导等相关服务,每亩提取相应的服务费作为村集体收入,村集体1年可增收6万元,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1年可增收10万多元。去年合作社出口大蒜3000吨,实现收入780万元。目前合作社已经将30多个村的大蒜统一收购,带动600多户蒜农实现增收,为本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订单大蒜销“南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三农·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