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武城:“合作社+N”模式强村富民
所有村庄集体收入全部达3万元以上
作者:王志冕
  本报讯(记者 王志冕 通讯员 李淑冉霍少辉)9月4日,武城县郝王庄镇西李古寺村村民张光涛,望着即将收获的成片的红薯地说:“现在土地都入股合作社,农民还能够就近在村里打工,分红加打工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块钱,比以前强多了。 ”
  西李古寺村原本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通过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1900亩土地整建制入股发展特色种植项目。“我们种植了1500亩谷子、200亩旱稻和200亩的金银花、红薯,实现了多元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马守良介绍,之前,村里每亩地年收益在800元左右,成立合作社后,村民每亩保底收益再加分红能到1300元。同时村集体利用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进来,去年全村集体分红收入达到了51万元。
  西李古寺村“整村入社、多元发展”经营模式是武城开展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工程的生动案例。而武城镇尚庄村则采取了“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模式,让村集体经济茁壮成长。
  辣椒种植是尚庄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过去因为采取单一农户种植方式,无法推广应用大型农业机械,一度出现辣椒种植成本高、卖价低的尴尬局面。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今年该村150户椒农入股合作社,共种植辣椒400亩,由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山东东顺斋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统一订单收购,合作社年收入高达200余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要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特色。 ”在武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之荣看来,相比“输血”式帮扶,应该更加重视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激活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实现“强筋壮骨”,引领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全县大力推动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实行“合作社+N”模式,有效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武城县还进一步实行强村帮带计划,依托先进村与周边村成立联合社的方法,持续壮大合作社经营规模,打造集体经济示范带。截至目前,全县所有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超过10万元的有128个,占比达32.57%。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武城:“合作社+N”模式强村富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头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