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根 脉
□王德兴
  落叶归根,这是自然规律。但对故乡的桑叶而言,并非尽然。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叶子,不是终归到根,而是提前入口了。先前是入蚕的口——充当蚕宝宝的口粮;后是归入人的口,每逢春夏或暮秋,会有众多的桑叶或被加工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或被制作成桑菊茶,或被当作一味中药,顺理成章入嘴进胃了。所以,这里的部分桑叶,不是无可奈何落下去,而是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被选为“秀女”,从此跃入龙门,袅娜于更广阔的舞台。
  桑叶能有如此归宿,椹果又是如此甜美。谁的功劳?那还真得从“根”上说起。
  我的故乡山东夏津,地处鲁西北平原,因历史上黄河屡次泛滥,而在这里留下一片30万亩连绵起伏的沙丘。为防风固沙,自元朝开始,当地就有了植桑种树的传统;尤其清康熙年间,在知县朱国祥的倡导推动下,民间掀起植桑高潮,极大改变了“沙漠荒凉,人烟凋敝”的旧貌,最终形成树木繁盛、枝杈相连,“援木可攀行二十余里”的奇美景观。
  当地之所以选择桑树作为改善生态的首选,除沿袭了桑蚕业是农业生产的固有传统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桑树拥有发达的根系,她所呈现出的巨大生命力是其他任何植物无法替代的。据考证,一棵成年桑树垂直分布的根深达4米,根幅更是树冠的数倍甚至几十倍,特别适宜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带生长发育。桑树的这种生存习性,奠定了她在黄泛区防风固沙保土的绝对主力地位。
  根深才能叶茂。夏津之所以能拥有世界上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既是当地民众矢志不渝植树造林持续优化生态的智慧结晶,更有赖于成千上万棵古桑树组成的庞大林群,自身拥有一个盘根错节、无比发达的地下根脉体系。正是通过她们默默无闻地工作,才为世人奉献出一个虬枝峥嵘、浩荡似海、郁郁苍苍的生态奇观。在这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命运与共的深度互动过程中,夏津不仅在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创造了奇迹,而且还在生物资源利用、农业文化弘扬等方面做出了可贵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
  经了解,现今对古桑树的开放利用,绝不仅仅停留在防风固沙、品食椹果上,而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全力打造全要素产业链,促使夏津立足黄河故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目前,夏津已与北京、天津、浙江等地签订并实施了战略协作,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椹果酒、桑叶茶、椹果饮品、保健品等……正是由于古桑树群具有独特、环保、天然的多功能实用价值,才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8年4月,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经联合国粮农组织严格评审,最终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果说黄河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摇篮,那么这片古桑树群,无论从规模还是悠久程度,都堪称中国农桑文明的根脉。这里是“世界农桑看中国,中国农桑看夏津”的鲜活注脚,从中可领略到世界遗产地、生态新夏津的沧桑过去和光辉未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根 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