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汇聚乡村文化振兴强大合力
□黄山 苏东萍
作者:作者单位:市委宣传部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鸿篇巨制中,文化振兴是一项铸魂工程,既是初心,也是方向,能够在润物无声中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可以说,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真正的乡村振兴。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重视挖掘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从而汇聚起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为“轴心”力量,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新时代村民。精心组织,加强思想引领。利用道德讲堂、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广泛开展各类宣传,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村民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教育引导村民形成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识、形成共识。精准着力,落实文化惠民。一手抓硬件,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改扩建文化广场,升级镇街综合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等。一手抓软件,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统筹各类群众文化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老百姓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精细管理,推动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既要让优秀的传统习俗持续传承,又要扬弃其中的封建糟粕,培育健康向上新习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农民的内生力。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受益者。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核心在于动员和激发农民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推动乡村发展的文化引擎。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强化文化责任意识,促进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的觉醒,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文化氛围,增强文化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归属感,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大力挖掘和培养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把具有专业特长、热爱乡村文化事业、业务素质高、甘于奉献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战线上来。大力支持民间文化队伍建设,扶植民间文艺团体、乡村艺人的发展,加大对“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多途径建立专兼结合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对基层文化人才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基层文化骨干、文化工作者进行培训,培养出一支支永不离乡的文艺工作队。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全社会的推动力。秉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原则,有效整合城市和乡村文化资源,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推动文化技术、文化产品和专业人才等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以城乡文化融合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打通城乡文化互动渠道,既要让城市的优质文化资源走进乡村,活跃乡村群众文化生活,也要让乡村文化“进城”,拓展乡村文化的生存土壤和空间,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加快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建立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机制,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现代化农业观光等文化产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通过文化动人心、聚人气,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回乡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澎湃动力。
(作者单位:市委宣传部)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汇聚乡村文化振兴强大合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