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强化底线思维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代桂霞杨凯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提高防控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前提。所谓底线,一般指最低的限度。因为跨越这个限度必然会产生一些危害,所以需要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也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好国家的金融安全,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实践证明,我市乃至全国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离不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
  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才能遇事不慌、临危不乱,才能不走弯路、不跌跤。从目前情况看,金融监管与服务实体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风险等各类风险相互交织,部分国有企业债务规模较大;二是个别金融控股集团、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可能暴露,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网络借贷风险仍需关注,非法集资形势仍然复杂;三是金融发展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现象持续出现;四是社会融资规模不断创出新高;五是资金融通过度依赖银行。
  守好底线,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坚持底线思维,就要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控制源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控并重,守住风险底线。一是加强风险源头控制,对各类金融风险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准确掌握金融领域的机构分类及数量、潜在风险和突出问题等情况,多措并举加快降低国有企业高负债率。同时,要做好不良贷款、债券违约、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切实从源头上防控各类经营风险。二是优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资金账户及跨行清算的集中管理,对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强化信息披露要求,严格要求执行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整合财政资金,建立政府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三是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创新定价方式。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和收费项目,创新转贷方式,帮助企业减少贷款环节,降低融资成本。
  调整结构,推进金融 “脱虚向实”。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脱实向虚、资金空转会使金融形成泡沫、聚集风险。金融机构要突出主业、调整结构,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一是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在信贷政策上,主动对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二是务必回归金融本质,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要引导银行资金流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显著增强。要逐步释放房地产结构性泡沫、降低居民地产投资杠杆。推动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腾出信贷空间更好助力经济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投行业务,优化实体经济融资结构。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杠杆率。
  加强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大局。加强金融监管是守住底线的根本保障,要坚决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一是明确地方监管职责,充实地方金融监管权力,地方金融监管局与中央监管派出机构间在金融监管上互补协作,建立协调机制。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联动机制,增加金融监管部门的人员编制,招聘金融、经济、法律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并开展系统性、专业性培训,打造专业化、综合性人才队伍。二是继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互联网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平台,切实防范支付机构违法违规风险。三是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技术支持系统,通过网上巡查、网站对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排查摸清网络借贷总体情况,加强数据采集和舆情分析,及时预警风险。建立金融风险防控中心,健全重大风险处置长效机制,时刻保持高压态势。试点和推广第三方专业服务,通过购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专业服务,提高风险监管水平。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强化底线思维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