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临邑县前杨村建起扶贫大棚、打造旅游景观——
省级贫困村变身旅游打卡地
作者:王志伟郭庆萍摄影报道

村里建起4个高标准扶贫大棚


充满“乡村记忆”的时光旅舍


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前杨村参观考察


◆杨春莲(右)和村民一起摘金银花


七彩滑道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游客在扶贫大棚采摘哈密瓜


村中老人每天都聚集到幸福院休闲娱乐


精彩的吕剧演出登上村民大舞台


远眺省级美丽村居前杨村


幸福院建设前旧貌


村民大舞台建设前旧貌


过去的前杨村,房屋破旧坍塌,村内杂树丛生


  □本报记者王志伟郭庆萍摄影报道
“大家加把劲儿,争取今天把金银花全部摘完。 ”6月17日,在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贫困群众杨春莲和几名村民在金银花田里忙碌着。不远处的凉亭里,两名游客正用相机记录乡村美景。“村里变美了,每天都有游客来参观游玩。我们的腰包也鼓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美! ”杨春莲说。
  而3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2018年2月,省纪委监委派驻干部崔磊担任前杨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走访群众、深入了解村庄产业基础,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工作思路,并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和浙江建科院对村里的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提升、发展路径进行了规划。
  建起4个高标准扶贫大棚,种植哈密瓜、油桃等作物;流转1000余亩土地,建设黄金菊花海、金银花采摘园、跑马场、七彩滑道等项目;成立德州前杨记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趣味运动场、高空拓展、真人CS、陶艺坊等项目;闲置宅基、洼地、鱼塘等统一规划,打造荷香南湖等旅游景观;高标准建设幸福院,让独居老人有了休闲娱乐之所。
  短短几年,全村13户21名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路,村集体年收入由不足千元增长到50万元,“国家森林乡村”“省美丽休闲乡村”“省第一批美丽村居试点村”“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接踵而至。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如今成了旅游打卡地,前杨村去年一年旅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不出村就能打工挣钱,既能照顾家,又有固定收入。 ”提起现在的生活,杨春莲非常满足。村“两委”在旅游公司、采摘园设置扶贫岗位,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旅游产业的稳步发展,让贫困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以采摘大棚和种植园为例,贫困群众每年至少可获得1600元的分红,在扶贫岗位务工的贫困户每月还有1000元以上的收入。
  6月20日晚,前杨的村民大舞台热闹非凡,山东省吕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们为村民送上吕剧经典剧目《姊妹易嫁》。“我们将脱贫攻坚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让村民致富的同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崔磊说,举办菊花展、美食节,修缮点将台、国丈井等历史遗迹,在前杨村的不断变化中,村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省级贫困村变身旅游打卡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图片故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