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落幕,参与群众150万人次,带动消费6450余万元——
文旅融合释放惠民红利

“盛世七十年,我为祖国唱赞歌”文艺展演现场


  □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徐庆艳李晶晶
  近日,我市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圆满结束。 4个月时间里,全市共发放市级文化惠民消费券50万元,开展1100余项文化惠民主题活动,参与群众达150万人次,带动消费6450余万元。
  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本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我市坚持“政府引导、文旅融合、市场运作、普惠大众”的原则,积极整合全域文旅特色资源,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消费活动,进一步培育了新型消费理念,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实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顶层规划 凝聚合力
“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是一项在文化领域组织的经济活动,要把这一工作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建立一套高效的、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必不可少。注重顶层设计,着力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才能为做好和扩大文化消费工作提供保障。”市文化和旅游局副调研员司有荣说。
  自今年7月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将这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印发《第三届德州文化惠民消费季实施方案》,协调引导资金370万元。成立了第三届德州文化惠民消费季组委会,由副市长任主任,多次开展推进会、活动策划研讨会等,就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进行部署、分类指导、督促落实。同时将文化惠民工作情况纳入各县市区的考核范围,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夏津县作为省级文化消费示范县创建单位,积极对接,落实县政府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参与的文化企业由去年的10多家增长到30余家,并率先发放首批文化惠民消费券10万元,成为全省发券最早的县市。齐河县整合全县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采取财政直补消费者、商家优惠折扣和社会支持等方式,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发放县级消费券超过40万元。
服务下沉调动文化企业积极性
  文化企业在文化惠民消费季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签约企业是文化惠民活动的主体,只有把全市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企业纳入到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中来,文化消费才能落到实处。 ”司有荣说。
  市文化和旅游局消费季相关负责人员多次到文化企业进行动员,面对面讲解政策;召开企业交流会,邀请签约企业代表负责人现场讲述体验、介绍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为顺利推动签约企业的申报工作,分别建立市级、县级文化企业微信群,对申报文化企业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努力,本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全市省级签约企业85家、市级签约企业63家,同比增长12%,企业类型除以往的演艺类、非遗制作类、图书销售类外,艺术培训、旅游景区的数量大幅增加。
  德州大剧院连续3年深度参与其中,借助活动销售总额达31万元。“文化惠民消费季给文化企业带来机遇。通过引导,市民真正认可了大剧院。 ”德州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演出基本场场爆满,他们举办的文化艺术普及主题活动,每次在微信平台发出消息后,一两天名额就报满。在他看来,我市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无限。
活动接地气 群众得实惠
  今年暑假,市民陈先生一家在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过足了瘾:“原本220元的门票,原有折扣外加使用文化惠民消费券,一个人只要140元,真的很惠民。”
  为了使各项优惠精准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本届文化惠民消费季除了不定期结合节日开展的主题活动,还不断开拓非遗文创产品、文化旅游等新领域。今年10月初,夏津县举办了“盛世七十年,我为祖国唱赞歌”文艺展演,由签约演艺培训类企业演出,同时安排签约企业和商户现场促销。市民不但能欣赏到精彩的节目,还可领取并使用文化惠民消费券,购买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及服务。
  同时,开展消费季签约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场馆等文化消费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11月2日,梁子黑陶工作人员走进中建华府小区,向居民展示文化作品、宣传黑陶文化,同时邀请居民体验黑陶制作,当天共发放企业定向券2万元。
  消费季期间,我市借助文博会,首次将网络直播融入到展销过程,在直播中发放市级文化惠民消费券,宣传消费季活动,直播首日就已达到10万点击量。“让文化根植基层、服务基层,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受益者,正是文化惠民的意义所在。今后我们将继续聚焦市场运作,不断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开拓新的文化消费领域,构建促进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旅融合释放惠民红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