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网络,提高覆盖率和服务能力——
日均9万人次乘坐公交车

2017年市政府投资购置200辆新能源公交车


上世纪80年代的5路公交车


  □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董昌信陈峰
  每周一到周五,家住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广厦水晶城小区的肖女士,都会乘坐1路公交车到德城区上班。通过手机在“德州掌上公交”APP查看车辆位置,计算时间出门,免去在站牌处等待的时间;上车后直接使用手机支付购票,还能享受5折优惠。“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准时准点到达。如今出行,公交车是我的首选。 ”肖女士说。
  70年间,我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包括公交车、出租车在内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让市民出行更便利更舒心。
1962年城区有了第一辆公交车
  德州第一辆公交车出现在1962年。两车一线,专线运行,每小时一班,从当时的地区人民医院至国棉一厂,全程6.2公里。司机与售票员两人一组,搭档出车。
  在那个汽车还不普及的年代,大街上跑着的这个“大家伙”十分吸引眼球,不少老人至今印象深刻。“那时候车票按里程计费,最贵的是1角5分钱,最便宜的是3分钱,售票员背着个斜挎包卖票。但人们工资低,不会经常坐公交车。 ”家住国棉厂宿舍78岁的居民李秀花说。
  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在最初10多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76年,德州市人民汽车公司革命委员会成立,又于1978年更名为“德州市公共汽车公司”,管理趋于正规。原有线路两端分别延伸到十三局和二十六野战医院(今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定为公交1路线。第2年又开通了火车站至德州印染厂的2路线、火车站至肉联厂的3路线。
  1988年,城区公交线路达到4条,间隔时间缩短为半小时。同时开通第一条市郊线路——火车站至黄河涯,全长15.3公里,之后又陆续开通了至二屯、袁桥、四女寺、祝辛庄的线路。
  44岁的刘宁于1992年进入德州市公共汽车公司,先后负责过2路、3路、5路的营运。“当时公司有40多辆车、10条线路,每条线路都是环形跑,不对开,一天能跑6圈。 ”刘宁回忆说,班次少、发车间隔长,车辆老旧、容易出现故障,导致乘坐公交出行的人不多,年客运量不到100万人次。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租车应运而生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出租汽车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个性化运输服务,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时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上世纪80年代末,市民的出行需求增加,公交运力相对不足,在这个时期我市出现了最早的出租车。黄色、红色的面包车,集中在火车站附近等活儿,被称为“面的”。市民邹爱红做小商品批发生意,过去出门进货,就经常坐“面的”:“那种车空间大,可以同时拉很多人,甚至连自行车、摩托车都能放下。车辆属于私家车,也没有相应监管,漫天要价的情况经常发生,乘客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
  直到1997年,出租车由市交通运输局纳入行业管理,统一为车辆安装计价器和顶灯,要求司机按里程计价收费,先后成立了13家出租车公司,整顿经营市场,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德州市出租汽车公司是我市最早的一家出租汽车公司。“当时统一车型都是轿车,车身颜色有红、白、黑3种。乘客上车打表,3公里内起步价3元。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王郑荣说。
  2001年,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开展出租车营运资质审批,全市一共审批了2405份手续,标志着正规出租车数量为2405辆。2009年,推出“鲁NT”出租车专用车牌,并统一喷涂专用颜色,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保障了乘客与司机双方的安全。“现在打车出门是家常便饭,出租车司机的服务品质挺好,车里面干净整洁,坐着挺舒心。 ”市民侯先生说。
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
  发展公共交通,是每一座城市的必答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回应百姓关切,深入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公共交通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刘宁印象中,真正的变化出现在2005年,那一年我市出现了第一辆无人售票车,崭新的投币箱取代了售票员,节省了人力。随后引进了CNG和LNG两种清洁能源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更加方便乘客出行,2008年8月,市公交公司成立信息调度中心,搭建起智能调度平台,统一调度管理,在平台上可以看到每辆车的运行轨迹。同年10月份,发行了智能公交IC卡,老年人免费或半价乘车。
  201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心四极”公交一体化发展战略,我市第一条城际公交线路——德平105路开通,可直达平原东环公交站。第二年又开通了德陵104路,极大地扩展了市民的出行范围。如今市公交公司现有车辆715辆,多数已经升级为电力供能的新能源车,线路46条,年客运量3300余万人次,首末班车辆正点率达到98%以上。
  “为了使市民乘车更加满意,我们开通了2路、38路全部以女司机为车长的特色线路,以及张方木号、王永营号,以榜样为带动,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助力城市发展、服务市民出行的‘舒心巴士’。”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孙培功介绍,“今后,公司将进一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向村一级纵深发展,让公交通到村口。同时发展智慧公交,推动区域间公交联动共享,一张公交卡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国乘坐公交车。 ”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约车成为一种新的公共出行方式,2017年,我市制定《德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办法》,对车辆资质、收费、司机服务等内容进行规范,更好地满足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
  相较于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精准的出行服务,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针对大众出行需求,督促相关行业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向着便民、利民的方向发展。
城区公共交通发展历程
1962年
德州第一辆公共汽车上路
2005年
  8月5日, 2路线成为德州第一条无人售票线路
2012年
  7月3日,第一条城际公交线路——105路德平公交通车,可直达平原东环公交站
目前
  主城区现有车辆达715辆,线路46条,年客运量3300余万人次
20世纪
上世界80年代末,“面的”出现
1997年
  出租车由市交通运输局纳入行业管理,先后成立13家出租车公司
2009年
  全市正式推出“鲁NT”的出租车专用车牌,统一为车身喷涂出租车专用颜色
2017年
  制定 《德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截至目前备案网约车494辆
制图:李莉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均9万人次乘坐公交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