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广种薄收到科技增效,从填饱肚子到种田致富,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从稳产增产到提质提效——
德州农业:不断跨上由大到强新台阶
作者:邓静本报

平原高效农业灌溉场景


  德州历来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蔬菜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农业生产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走过辉煌历程,跨上更高台阶:不仅摆脱了底子薄、靠天吃饭的局面,更站上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全力向农业强市迈进。
  农业质效显著提升,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率先在全国实现“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先后四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高产创建“德州模式”全国推广、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智慧农业大棚在德州建成启用、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德州农业捷报频传,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事件不断涌现。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回首70年发展历程,德州抓住关键历史节点的每一次机遇,奋力拼博,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一次次跃升。
  1950年,德州地区粮食产量只有10.677亿公斤,棉花产量仅为0.263亿公斤。1978年,全区人均口粮仅为283公斤,全区300多万群众始终在为如何吃饱肚子发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领域改革开放大幕率先拉开。1980年,全区普遍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被打破,这极大促进了生产发展。 1983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德州地区实现农业县县翻番》稿件,当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6亿多元,比1978年增长1.4倍。粮食总产22.6亿公斤,比1978年增长50%。
  农业领域改革步伐不断加大,1986年1月,地委、行署印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86年1号文件的意见》,进一步统一改革思想、增强改革自觉。至2009年,我市粮食总产达72.12亿公斤,小麦、玉米两季单产合计1061.4公斤,成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省政府给予德州市农业局记集体一等功,这是建国以来省政府第一次给予市直单位记集体一等功。
  2009年至今,我市粮食已连续十年“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目前,总产稳定在年均80亿公斤左右。连年丰产丰收后,挖掘粮食生产能力新潜力、培育粮食生产新增长点,我市着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绿色发展之路,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去年底,德州市粮食高产创建获评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提名。
  抓牢“饭碗”的同时,德州农业突破了“以粮为纲”这一农业发展理念的束缚,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我市全面调整农业结构,鼓励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比由1978年的83.3:4.9:11.6:0.2,调整为2017年的62.3:3.3:30.7:3.7。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近两年来,累计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50多万亩,豆类、薯类等作物面积增加40多万亩。农产品品质不断优化,10个县市区被命名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禹城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德州特点的发展路径,这让我市农业生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德州承担着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的任务,为此,我市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五年规划、五个专项方案、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五个工作专班,强力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在能够突破的地方率先突破、能够突破的领域率先突破。
  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民收入多元化
改革开放前,农产品主要实行政府定价、统购统销政策,农业发展主要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农养工”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农业产业仍沿袭农林牧渔业原始产品生产为主的传统格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设施型农业微乎其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产业突破了农林牧渔业原始产品生产范畴,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途径为目标,我市全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和新动能的重要来源。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61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省级60家、市级240家。全市农民合作社达16577家,家庭农场达4127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社34家、省级示范社190家、市级示范社271家;省级示范农场29家、市级示范农场78家。初步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畜禽、乳制品、功能糖、现代种业等10余个特色产业体系。
  近年来,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业项目成为推动我市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如临邑智慧大棚、齐河雅培恒天然醇源牧场、禹城东君乳业、临邑天地壹号土蛋鸡养殖项目等,效益显著,9个项目入选全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招大引强,让产业资本快速投向农业,打通技术、建设、管理、运营、市场各方面的瓶颈,激活了农业发展全产业链。“新六产”集聚新动能。“新六产”把农业作为起始链,把工业作为深化链,把服务业作为延伸链,横向上强化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连接;纵向上形成产业发展梯队,(下转A2版)
□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张文艳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农业:不断跨上由大到强新台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