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加大教育投入、助力内涵提升——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作者:曹清本报
  □本报记者曹清本报通讯员唐志红
  7月4日下午,烈火骄阳,德州市第十五中学新校园内,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对两栋学生综合实践楼进行外部整修。“9月份开学,学生将搬入新校区,他们将会在教学设备先进的多功能教室里学习,在高标准塑胶操场上奔跑。”副校长崔丽辉语气中透露着自豪。
  “再穷不能穷教育”,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家底”不算厚,但从未“亏待”教育。长期以来,该区把教育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夯基石、补短板、促均衡,教育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全区1.1万名学生实现了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跨越。
  加大投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新校区配备功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优质的平台……”5月24日,十五中的家长们收到了学校发来的一封信,对搬迁原因、新校情况等作了详细介绍。“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我们对新校非常满意。 ”连日来,不少家长和学生来新校参观后纷纷点赞。
  近5年来,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先后投资1.8亿元启动了“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程,改扩建6处学校,迁移新建2处学校,新增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运动场地3.2万平方米、学位7410个;同时,投入2000万元,为各校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
  目前,运河生态教育园区、三里庄小学项目已主体封顶,暑假后将全部投入使用。届时,全区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将彻底改观,大班额现象彻底消除。“我们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教育品质,加快运河教育升级转型,从学校标准化建设走向优质学校建设,探索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王恩义说。
  注重培训培养一流教师队伍
  6月21日,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举行,60名教师齐聚一堂。多名一线校长、教研组长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悉数分享,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专家们的课干货多、接地气,让我学到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德州运河小学教师刘宪利说。
  组织教师外出研修、请专家入区入校指导,该区在教育系统营造了“争先参加培训,主动参加培训,把培训当福利”的培训文化。王恩义介绍,在市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该区与东方原点(北京)教育科技发展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制定了运河名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
  基于这种合作,更多教师有了走出去的机会。 2016年以来,400多名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骨干班主任和德育干部赴北京、武汉、西安、无锡、青岛等教育先进地区参加德育改革高级研修,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促进了京津优质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全区德育综合改革。
  与此同时,该区大力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推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角色转变,推动区域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深化改革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运河教育按照“外延拓展与内涵发展”并重、“规范与改革”并重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安全、质量、品牌”三大主题,坚持不懈的推动六项工程再提升,以24个重点工作项目的落实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在山东省优秀德育案例评选中,铁西南路小学“谦谦少年”特色礼仪课程榜上有名。作为一所薄弱学校,在德育一体化建设进程中,铁西南路小学逐步探索出集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实践活动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校本化特色主题活动课程体系。
  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没有品牌就没有影响。秉持“追求分数和素质相得益彰,今天和明天不偏不废”的教育理念,以打造“文武双全”人才为德育改革总体目标,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以学生发展再提升工程为推进德育改革的载体,以德育重点工作项目化为工作策略,通过德育课程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课题化方式,全面推进德育综合改革。
  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该区已初步构建起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
  德州七中获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陈庄小学和麒麟小学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石家园街小学等6所学校获市家庭教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该区科技创新教育在全市遥遥领先——全区中小学创客社团共荣获17个省级一等奖,10个省级二等奖。在2018年全国NOC大赛中,荣获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快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新提升。 ”王恩义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