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强化领导、真情服务、发挥军地优势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
军民携手 谱写新时代双拥新篇章

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左二)、省委书记刘家义(右二)在齐河县调研全国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试点工作(资料图)


市委书记陈勇(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炳国共植“双拥林”


我市召开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调度推进会


市领导在齐河县观摩指导民兵黄河防汛演练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邮储银行等9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为军人军属提供低息、贴息创业贷款


为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


驻德部队为群众义诊


双拥志愿者开展双拥活动


  □本报记者邓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其作为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抓实抓好。进入新时代,双拥工作全力适应时代要求,不断丰富拓展工作内涵、外延,军政军民团结局面持续巩固,双拥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德州双拥之路,越走越坚实。 2012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并且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四连冠;2016年,市级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9个县(市)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市民政局等3家单位获山东省国防动员“十佳单位”称号,6家单位获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强化顶层设计
  双拥工作“无缝发展”
  2015年12月27日,德州军分区离开历经51年的老营区,正式搬迁至新营区,机关战备、训练、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新营区建设于2013年动工。期间,德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在营区规划、土地划拨、配套设施建设、优惠政策落实、水电暖气保障、通信网络开通等方面,帮助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德州军分区搬迁是地方党委、政府支持部队建设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谋划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要以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遵循。
  把支持强军兴军、服务改革强军作为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确立“抓领导、重机制、善创新、促融合”的思路和模式,把“领导抓、抓领导”放在首位,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形成全市上下人人关心双拥、人人支持双拥的浓厚氛围。
  无论哪任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上任,走访的第一站是军营,看望的第一个是官兵。我市历来坚持这一传统。各级党政军领导始终坚持在双拥工作中既挂帅又出征,时刻将重大部署、重要问题、重点环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帮助部队解决战备训练场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服务保障等方面问题,双拥工作实现“无缝发展”。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军地联席会议,主要领导每季度至少到联系点一次,宣传双拥工作方针、政策,听取部队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解决部队实际困难。遇有驻军重大问题或重大活动,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德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关于改革强军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意见》《保障重点军事工程建设的计划》《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和双拥各项制度。建立起以考核奖惩为核心的双拥共建“四化”体系,双拥经费被列入财政优先项,双拥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领导重视提高到制度层面。
  4年来,全市各级财政筹集资金20.55亿元支持双拥建设、优抚安置工作。市级财政支持军分区、预备役等军事机构建设、军事演练等投入2.755亿元,军地联合投入2000万元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投入1083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应急指挥控制系统,全力支持德州军分区建设,占地130亩的现代化高标准新营区,成为全省设施条件环境最好的营区。
以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全心全意做“贴心后勤”
  搞好服务、关心关爱军人军属,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是拥军优属工作的重点。
  2018年5月17日,德州市拥军优属公益惠民工程在德州军分区启动。仪式上,爱心企业为军分区官兵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10台全自动洗衣机。捐赠仪式仅仅是个开始,今后,爱心企业还将为2012年以来德州籍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的现役军人功臣家庭免费捐赠相关电器,为军人军属捐赠“拥军惠民卡”。同时,他们还将走进11个县(市、区)人武部开展拥军惠民工程捐赠活动。
  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指示要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省率先挂牌,建立了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体系。坚持在服务中建机构,建好机构促服务,推动机构建设、服务保障、队伍建设齐头并进,实现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覆盖、管理精细化。
  实行“五公开一监督”阳光安置办法,2016年以来,先后接收安置军转干部284名,公务员岗位和参公岗位安置率始终保持90%以上,2018年达100%,实现了部队、接收单位和军转干部“三满意”;接收退役士兵7808人,其中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549名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事业单位安置率达82%,安置率全省领先,其他安置到国有企业比例达100%。为1978年以来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1.77万名退役士兵,落实了上岗就业、生活救助、住房保障等相关政策,按时完成“清零”任务。先后培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600人,投入培训经费400多万元,实现培训政策知晓率、意向退役士兵参训率、双证获取率三个100%。开辟退役军人创业“绿色通道”,累计办理市场主体营业执照3500户以上。
  2016至2018年,全市各级财政筹集资金20.55亿元用于优抚安置,在全省实现了“五个率先”,即率先实行优抚对象诊疗减免政策;率先在全省将新增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和部分60周岁以上烈士子女三类优抚对象纳入医疗补助范畴;率先开展优抚对象轮流休养服务;率先探索实施优抚对象商业医疗保险工作;率先实施优抚对象脱贫工程。优抚对象诊疗费用在报销、救助后,剩余医疗费用在5000元以下的全额免除。 4年来先后组织重点优抚对象轮流休养3200人次、巡诊查体5530人次。市、县财政出资,为全市1.8万名重点优抚对象、 3.6万名农村籍老兵和烈士子女缴纳商业医疗保险。
  创新实行全员接访、全程办理、全心服务、全面保障的退役军人权益维护“四全”工作模式。 2月21日,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召开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座谈会上,德州市作了交流发言。
  积极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悬挂光荣牌工作,增强了军人及军人家庭的荣誉感、自豪感。我市退役军人机构组建以来,采集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信息18.47万人,悬挂光荣牌17.38万块,救助困难退役军人1443人,发放救助金266万元。
  高度重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2月27日至28日,全国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培训班会议在我市齐河县召开,“齐河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共接待湖北、安徽等7省近百批次人员前来学习考察。目前,我市已摸清符合社会保险接续条件的退役士兵底数,明确责任主体,即将全面铺开。
  发挥金融机构在拥军优抚事业中的作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邮储银行等9家银行签订拥军优抚政银合作协议,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军人军属提供优先优质服务。
敢担当有作为
  支持地方不遗余力
  2010年8月3日深夜,禹城发生特大洪灾,在徒骇河、赵牛新河两岸,武警、消防、预备役、民兵坚守在最危险的河段,他们与当地群众一起面对漫堤、管涌、溃坝,用沙袋打桩、竖人墙,17处决口被迅速封堵。在百年一遇的洪水面前,我市军民创造了无一村庄进水、无一人员伤亡的抗洪奇迹。
  多年来,驻德各部队和广大官兵把德州当故乡、视百姓为亲人,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新时代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打响。驻德官兵闻令而动,把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近日,在武城县东肖河村,村民纷纷表示:“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解放军!在军分区的帮助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更是旧貌换新颜……”原来,德州军分区帮助该村脱贫摘帽后,又投入资金120万元,接续开展绿化、亮化、美化以及幼儿园项目建设,让村民离期盼已久的美丽乡村梦、小康富裕梦越来越近。据统计,近年来,驻德部队先后投入扶贫经费470多万元,实行“人武部+”联合帮扶模式,挂钩帮扶的2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多年来,驻德部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驻守德州、奉献德州、建设德州”的接力棒却一路传递了下来。
  倾力维护社会稳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军地平安建设的意见》,推动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建立了军民联动的防汛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抗旱、防汛实战演练,为保障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各县(市、区)均建立民用车辆征用应急分队,加强与驻军联训联演联动,建成了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应急运输力量。建立军警联动机制,遇到较大警情,第一时间支援。建立军民维护社会稳定防控体系,2000多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常年参与联防联治活动,400多名民兵担负市内高速公路和干线铁路守护任务。
  倾情服务民生事业。 2016年以来,驻德部队先后选派200名官兵担任中小学校课外辅导员,开展国防教育、安全法规、消防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书本等“三进”活动, 13万余名学生参加军训活动;投入资金20余万元,帮助6所中小学校改善教学条件,资助17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参与城市卫生环境整治,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共谋发展共享成果
  军民融合深入推进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多年的实践表明,军民融合发展是未来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我市认真贯彻《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德州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意见》等文件,建立健全了7个拥军支前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军用和民用技术相互渗透、军品和民品对接共享、军地资源互通兼容,全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水平同步提高。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各项优惠政策,坚持项目、企业、产业“三位一体”发展,重点军民融合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放眼全市,军民融合产业步入深度发展新阶段。
  乐陵市、庆云县鼓励航空航天装备、船舶配件等产品和企业进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禹城市以通裕重工为龙头,大力发展核电装备和高端装备制造,获得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认定;
  德城区、陵城区发挥纺织业传统优势,生产军用面料、阻燃腈纶等涉军产品;
  德州力维机械主营橡胶履带及底盘、总成,为国庆大阅兵提供橡胶履带;
  德州鑫华润公司成为中国武警及解放军鞋靴鞋底研发生产基地,为国庆大阅兵提供军靴;
  ……
  近年来,德州市和驻德部队一起征集孵化军转民项目500余项,培育恒力电机、格瑞德、华源生态等军民融合规模以上示范企业38家。恒特重工、泰山体育、奥来救援被认定为“山东省经济动员中心”。
  市发改委、市公安局等15个部门共同成立了军地联合动员指挥机构,在军民兼容性强的企业成立武装部,建立人员、装备、物资快速动员数据库和信息网,构建起军地一体的组织指挥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参军”,引导一批研发力量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在军民通用技术上与部队实现对接,军民融合范围由单一保障型向多元化服务战斗力提升转变。随着一批军民融合典型示范企业的涌现,军民融合大文章不断破题推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军民携手 谱写新时代双拥新篇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专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