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下发文件建立全市统一大救助体系
整合救助政策 兜底脱贫攻坚
作者:李莉
  本报讯(记者李莉通讯员马慧超)日前,我市下发关于建立社会大救助体系的意见。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我市将整合现有各类社会救助政策,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大救助政策制度体系,实现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
  整合政策实施全方位融合式救助
  实施社会救助政策整合。按照“全面整合、统筹实施”的原则,全面梳理现有的低保、医疗、教育、临时救助等10大类24项救助政策,对目前政策存在遗漏或界限不清的,通过政策创制予以堵漏补缺,对“目标一致、功能相近”的,通过分类归并予以整合,清理规范地方自主实施的救助制度和救助项目。
  推进社会救助政策融合。进一步明确各类社会救助政策的功能定位,建立统一的救助人员大数据库和工作网络平台,实现“一个平台、一库取单,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分口施救、各负其责”。对可以享受多渠道救助的贫困群众,实施全方位融合式救助,从多方面进行脱贫帮扶。
  强化社会救助政策衔接。坚持“先保险、后救助、再福利”的原则,做好社会救助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制定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救助相衔接的政策措施,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信息统计、事先报告和备案管理制度,确保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救助良性互动。
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衔接互通工作网络
  建设社会大救助工作网络。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市、县(市、区)建立专门工作机制,明确专职人员负责社会大救助的统筹衔接、机制建设、运行保障、监督管理和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县(市、区)、乡镇(街道)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村(居)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
  落实社会大救助工作力量。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民政工作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水平的意见》要求,辖区人口5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编制专职民政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5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编制不少于5人;每个乡镇(街道)增设3个社会工作岗位,由县级民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人员由县级民政部门和乡镇(街道)双重管理。村(居)明确1名村(居)委员会成员兼任村(居)民政助理员,根据服务对象数量聘用1名至2名民政协理员,协助做好民政工作。上述人员,同时承担大救助相关工作。
  建立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建立市、县、乡、村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的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确保那些不了解政策、没有申请能力的贫困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救助事项网上办理
  开发建设德州市社会大救助服务信息网。科学设置网站栏目,丰富网站服务功能,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运行。
  建设市级社会大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困难群众大数据库和社会救助对象等级评定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事项网上办理的工作机制,实现各类社会救助数据在线查询、救助业务在线审批、救助资金在线管理。
  此外,完善社会大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深入推进核对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整合共享和实时比对,形成动态化管理的社会大救助对象“大数据库”。建立社会大救助呼叫平台,负责业务咨询、受助核查、信访投诉、转办交办等工作,与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对接,开通线上救助服务窗口,实现“多线受理、一门反馈”。
  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
  加强救助政策与脱贫攻坚政策的统筹衔接。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始终高于省定扶贫线。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可继续保留低保待遇3个月。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高龄失能老年人、农村低保、重度残疾人实行低偿或无偿集中托养服务。全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困难残疾人家庭保障制度。
  进一步提高临时救助水平,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出台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逐步延伸将低收入家庭纳入综合救助范畴。有效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衔接协同,注重加强民政兜底保障政策与扶贫资产收益、项目分红、邻里互助、孝善养老、实物供给等政策的联动配合,综合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整合救助政策 兜底脱贫攻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