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张志宁本报通讯员张勇庞占英
作者:其中省级以上318家

2018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签约现场


大国重器自动化设备(山东)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德州东鸿制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鲁西北城市数据湖产业园项目


德州市应用技术研究院(效果图)


  日前,省科技厅公布2019年第二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德州84家企业成功入选。今年以来,全市已有20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入选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实施工程,坚持把“技术、资本、人才”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广搭平台、多方借力,通过高端技术和人才的对接引入,迅速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
  广搭平台,1120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合作
  5月9日,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张增志、产业部部长刘枫来我市就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对盛邦集团、英楷膜、远大特材等企业实地考察后,他们就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与有关企业进行了交流洽谈。
  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抓住提升科技供给这条主线,全面深化与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进一步集聚资源,深化企业与大院大所技术、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有效对接。
  为搭建更为广阔的对接合作平台,2016年,我市举办首届“中国·德州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科技对接活动。借助这一平台,累计邀请847家高校院所、科技服务和金融机构、3000余家企业参加。大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征集了713家高校院所的1760项科技成果进行集中推介。 2017年,我市承办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近200家科技型企业、400名选手参赛,200名全国知名创业投资机构、知名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推介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科技成果227项。
  系列对接活动的举办,让我市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高地。截至目前,全市1120家企业与610家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合作。
  优化发展环境,高质量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禹城市创新创业中心,由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博士赵景瑞创办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蓬勃发展。“国家一直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德州走在前列,优惠政策十分吸引人。 ”赵景瑞告诉记者,自落户后,政府免除了他创办企业的场地费,而且每年都会给予科研经费,三年累计超过100万元。这对于初创阶段的企业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人才是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先后出台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协同发展示范区人才支撑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政策措施。特别人才政策“黄金30条”,从人才认定、人才(团队)引进培养、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构建起有序衔接、全面覆盖,错位发展、梯次支持的政策体系,政策吸引力、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
  依托重点工程精准引才。我市发挥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工程引领作用,遴选支持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实现效益快、带动作用强的人才项目。围绕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牵头成立京津冀鲁高技能人才联盟,深化大院大所对接合作,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我市集聚。与此同时,连续多年举办“百企校园行”“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等系列引才活动,组织重点企业到省内、京津冀、西北、东北等地高校,开展人才引进、政策推介、项目对接、科研转化等。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同时,我市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积极拓宽各类人才培养选拔渠道,围绕社会民生事业需求,实施实用人才“双百培养计划”,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培育。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招才引智”相关政策落地落实,让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人才向我市聚集。截至2018年底,全市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认定高层次人才2379人(不含柔性引进)。仅2018年,全市自主培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17人,柔性引进人才1285人,建成人才公寓11161套,人才政策“黄金30条”效应持续放大。
  深挖潜能,以高新技术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日前召开的2019中国绍兴柯桥坯布纺织新材料展会上,德州恒丰集团展出的腈纶系列产品因柔软、膨松、易染、保暖、耐光、抗菌等特点备受业内瞩目。为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缺少科技含量的现状,集团先后建设1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个市级技术中心及1个产业链孵化基地,并建成恒丰院士工作站,与俞建勇院士团队共同研究产业化静电纺丝设备与传统纺织设备结合方式的课题,合作开发分级抗菌亚微米纤维/棉混纺纱线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科技研发平台的建设,迅速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目前,公司100多项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成为全国新型纤维纱线研发、创新、生产的领军者。
  以平台引成果、以平台促创新、以平台带产业。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强创新研发活动,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积极培育成长型好、发展潜力大,能够引领新模式、新技术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同时,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简化前置审核环节和内容,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应报尽报、应升尽升”。同时,着力于打造配套支撑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截至目前,全市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153家(其中省级以上318家);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占比64.3%,规上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占比19.8%,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6家。借助平台的力量,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10%,位居全省第6位。全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达到50家,其中国家级10家,孵化创新创业企业团队2041个。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