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东辛店镇万顷刘村村民张红英回乡创业,发展来料加工——
“乡村车间”带动留守妇女增收
作者:袁芳本报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陈文彬
  5月15日一大早,庆云县东辛店镇万顷刘村张红英家的院子里十分热闹, 30多名妇女聚在这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们围坐在台案前,一边愉快地聊天,一边熟练地翻动着梭子,翠绿色的尼龙绳在她们的手中上下飞舞。张红英在自己家中办了一处加工车间,主要承接扇贝养殖网笼来料加工,产品全部销往大连市。目前,在她家干活的村民达到37人,均为本村及附近村的留守妇女。
  张红英原本在天津一家电子厂打工。 2016年,她的小儿子需要回村上学,为了照顾孩子,她便辞掉了电子厂的工作回到家中。“为了照顾孩子,只能辞职了。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找个既能赚钱又不耽误接送孩子的工作该有多好啊。”张红英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红英从镇妇联了解到,大连一家渔业制品公司想发展代加工点。她找到妇联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代加工点的产品内容、运营、销售以及生产资质等相关信息,经过几天考虑,张红英主动联系了这家公司,承接了扇贝养殖网笼的来料加工业务。“公司承诺负责产品的运输、销售,咱就是负责加工,活不难做,投入也不多。自己当老板,能赚钱还能照顾孩子。”她说。
  2017年,张红英在自己家建起了“乡村车间”,在本村“招聘”了6名和她一样不方便外出工作的姐妹。随着“乡村车间”规模越来越大,如今,在这里干活的有30多人,平均每人年均增收1500元左右。
  “俺现在干的这个工序叫做‘穿筋’,完成一件是1.5元,除去接送孩子和回家做饭,俺一天能做30多件,挣个50多块钱没问题。真得感谢红英姐这个加工厂,活不累,时间还自由,挣得也不少,最主要的不耽误接送孩子和伺候俺婆婆,真是太适合俺们这些离不开家的农村妇女。”工人李素媛说。
  近年来,东辛店镇多措并举,强化帮办服务,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型加工项目,吸纳当地留守妇女就业或自主创业,实现留守妇女办厂不离村、上班不离家。同时该镇人社、妇联部门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免费培训,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就业容量大的“乡村车间”,让全镇留守妇女在家就业增收。“目前,我们已积极对接塑料插花、手套加工、服装加工等多项农村妇女自主创业项目,全镇700余名留守妇女走进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带动培育一批妇女创业‘巾帼岗’,让更多‘走不开’的农村妇女摆脱以往‘看家守舍’的束缚,实现增收致富。”该镇党委书记韦毅如是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村车间”带动留守妇女增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三农】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