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优化生态 营造安居乐业美丽家园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突破系列述评之四
作者:王德鹏本报
  □本报记者王德鹏本报通讯员张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我市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持续加大投入,着力在扩面提质、完善机制、提升水平上狠下功夫,开展了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明确集中整治时间和重点,彻底打破“污染——清理——再污染——再清理”的恶性循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环卫保障水平,明确配备标准,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完善农村环卫保洁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以平原县为例,2018年该县投资219.1万元,为乡镇街区配置侧装式垃圾车14辆,购置配套的垃圾桶5716个,垃圾收集、处理率及冲洗洒水、湿式机扫率均达到了100%,顺利通过全省城乡一体化全覆盖认定工作。
  自来水和天然气通不通?污水和垃圾如何处理?有没有休闲活动场所?这些家常事、身边事,正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我市深入实施“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厕、改水、改暖”等“七改”工程,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能源革命,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2018年,全市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1.8万户;完成气电代煤5.3万户,推广清洁煤125万吨、洁净型煤64.07万吨、环保炉具6.33万台,为全市大气质量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龙头。但乡村产业振兴绝不能通过拼资源拼消耗的方式透支生态环境。而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真正实现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我市各县市区立足自身实际,瞄准人们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农业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富民产业,土地上开始长出“金元宝”,田园风光成为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清明节假日期间,德城区黄河涯镇万亩桃园内,游客赏桃花、品美食,在花的海洋里畅游。夏津县借助第十二届梨花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并举办了汉服表演、旗袍走秀等传统文化演出,彰显了景区文化特色。平原县坚持“走规模发展之路,举绿色生态之旗,供优质高端农产品”的发展理念,携手“强企名校”开发共建百万亩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启动建设了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和张官店“水上桃园古村落+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把一产做绿、二产做强、三产做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迅速行动起来,让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但是,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任务的长期性。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为例,我市很多村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还不健全,污水直接排入坑塘,且村庄、农户居住分散,在管网建设方面要比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成本高出很多。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规划不合理、治理不到位等根本性问题,仍需从基础上规划治理。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改变落后生活习惯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也将是个长期过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不搞脱离农村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盯住顽疾,补齐短板,美丽村庄才能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标准实施9个省级美丽村居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打造齐鲁样板鲁西北风貌区。抓好“四好农村路”、电网升级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七改”工程,健全完善“建、管、护”长效机制,让农村环境越来越整洁、农村面貌越来越美丽、农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狠抓生态振兴的决心和思路清晰而明确,方向对了,不怕路远。不论是筑牢生态屏障,还是补齐生态短板,抑或是发展生态旅游,以理念先行,以实干为基,以制度优势为保障,相信,这一绿色发展的“组合拳”,必将提升农村“颜值”,厚植农业“家当”,提升农民“底气”。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优化生态 营造安居乐业美丽家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