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土里蹦”香飘二月二
□本报记者 王志伟 本报通讯员 邓美平 摄影报道

▲四邻赶过来品尝刚出锅的“土里蹦”


▲将刚出锅的“土里蹦”倒入盆中晾凉


◆沙土必须反复过筛后才能使用


◆听说要做“土里蹦”,邻居前来帮忙


◆将揉搓成型的小面团“饧一饧”


  2月27日,夏津县生态旅游区后屯村岳秀兰的家中充满欢声笑语,邻里十几口人围坐在茶几旁,品尝着刚出锅的美食——“土里蹦”。
  “土里蹦”以面粉为原料、沙土为媒介,用大铁锅炒制而成,呈焦黄色,香脆可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之前,夏津许多人家会炒两锅“土里蹦”,到二月初二这天拿出来给孩子们解馋。
  对今年75岁的岳秀兰来说,“土里蹦”承载着她少年时期的美好记忆,而在如今种类繁多的吃食当中,越来越少见那焦黄的小面团,即使偶尔见到,手工炒制也被商家用机器翻炒代替。“这些年我一直保持着二月二炒‘土里蹦’的习惯,就是让孩子们别忘了咱夏津的特色。 ”
  炒“土里蹦”,沙土是关键。得知岳秀兰要做吃食,热心肠的邻居张荣栋从村东头的沙土冈上弄来三四斤沙土,用筛子反复筛成最细的飞沙,几乎看不到一点颗粒。“之所以‘土里蹦’只在夏津和武城有,就是因为沙土难找,而我们这里是沙土地。 ”张荣栋说。
  岳秀兰用提前准备好的“酵头”发面,并将麦芽糖溶解在温水里、揉进面团中。 3个小时后,面盆中的面团渐渐鼓起,面层呈现丝状,便可开始下一步制作了。
  揉面、抻条、切块之后,一个个边长1cm左右的小面团在双手的揉搓下变成小圆球。张荣栋掌勺炒制,提前预热沙土后将小圆球入锅,滚烫的沙土成了传递热量的媒介,在铁铲不停翻炒下,铁锅里渐渐显出“流水”的错视感。大约20分钟后,焦黄的“土里蹦”出锅了。
  “好吃,又香又甜! ”四邻的孩子们闻着香气赶了过来,刚出锅的“土里蹦”外酥里软,让大家赞不绝口。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土里蹦”香飘二月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大视界】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