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带着感情融入 把群众当亲人
——市住建局派驻陵城区糜镇湾头村第一书记工作见闻
作者:杨德林
  □本报记者杨德林
“您这屋里不算暖和,炉子要烧旺一点,要是遇到困难了,一定和我说,我帮您解决。 ”1月22日,春节将近,市住建局驻陵城区糜镇湾头村第一书记于国良带着油米面,到困难群众黑荣昌家走访慰问。黑荣昌因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他紧紧抓住于国良的手,连声说“谢谢”。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黑荣昌的儿子因患精神疾病导致家庭破裂,儿媳离家出走,孙子只有10多岁,生活的重担压得黑荣昌喘不过气来,整天唉声叹气。于国良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经常到黑荣昌家走访,和他聊天,鼓励他树立信心。慢慢地,黑荣昌变得乐观起来,挑起家庭重担,和老伴一起在家里加工塑料插花,增加收入,儿子的病情也有了好转,孙子也转到了县城上学。“多亏了于书记,他让我明白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道理。 ”黑荣昌说。“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要到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家庭中去,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愿所盼,发自内心地和他们聊天,把他们当作亲人,打开他们的心结。 ”于国良说。他带领记者来到另一户困难群众家中,“老黑大哥,在家吗? ”听到声音,黑华昌摸索着走了出来。黑华昌虽然是盲人,但对于国良说话的声音和脚步声十分熟悉,每次于国良刚一走进大门,黑华昌就知道他来了。黑华昌家庭十分困难,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已经过世,94岁高龄的老母亲也于今年初刚刚去世,现在一个人生活。于国良努力为他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盖起了2间坚固美观、设施齐全的大瓦房,这让黑华昌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1月22日,正赶上湾头村大集,走在大街上,不时有群众主动和于国良打招呼,困难户魏保军家就靠着沿街集市,但房屋破旧,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魏保军有一个患精神疾病的女儿,今年16岁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日夜照料。像这样的困难家庭,湾头村还有几户,一上午时间,于国良走访了5户困难群众,送上了过节用的油米面等物品,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17年3月27日,于国良到湾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为期2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入驻后的第二天,于国良就向湾头村党支部书记魏玉柱要来了全村建档立卡17户贫困户的名单,逐一前去走访。“对因病因残导致的贫困户,应该如何解决?除临时性的救济救助和办理低保等政策保障外,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于国良告诉记者,随着走访的深入,困难群众期盼的眼神、他们的质朴和坚强,深深地触动了他,使他感到有责任帮助群众,再苦再累也值得。
  于国良拉着记者来到村东头,这里成方连片的大棚内种植了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一个冬暖式大棚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湾头村是一个有400余户、1400多人的大村,但种植结构单一,集体无收入,村庄基础设施落后,是糜镇12个贫困村之一。于国良任第一书记后,主抓农业结构调整,想方设法让群众富起来。通过宣传发动、协调解决贷款、完善道路灌溉设施等,群众建大棚致富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2017年8月底,100座大棚相继建成。于国良还从市住建局协调了22万元资金,建了两个高标准的温室大棚,产权归集体,通过租赁的方式使集体年收入3万至4万元。除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在于国良的努力下,湾头村去年成立了兴湾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了200多亩耕地,种植了非转基因大豆,喜获丰收。今年,于国良又成功联系了虫草参种植项目,并与一家企业签署了种植协议。“群众富了,村集体也富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于国良告诉记者,从2008年起,他已经连续10年驻村,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他工作的秘诀就是全身心投入,带着感情驻村,尤其是要经常往困难群众家中跑,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信你服你。
  市住建局作为派出单位,也给予湾头村大力支持,把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市住建局局长马文喜8次到湾头村调研、走访慰问,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马文喜带领局机关同志到村调研,送去棉被和油米面等慰问品。 2018年3月24日,机关第一党委全体同志利用双休日到湾头村参加植树义务劳动,共种植了2000多棵桃树。市住建局还投资为村里修缮了排水灌溉设施,村内大街准备铺设排水沟。“当时于书记来村里报到,我没有当回事,以为应付一下就走人了,没想到他2年时间真蹲实驻,为村里办了这么多事,现在全村群众没有不认识他的。 ”魏玉柱表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带着感情融入 把群众当亲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头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