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审计局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精品民生审计项目——
“民本审计”护航民生保障
作者:监察

2017年2月6日,全市审计工作会议召开


审计人员查看项目建设、设备投资使用等情况


审计人员查看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


审计人员检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审计人员现场查看医疗救助资料


  □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李伟王圆圆
●民生无小事,事事大如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连年增加。
●民生项目是审计的重头戏,近年来,市审计局坚
持树立“民本审计”理念,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民生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力度,打造精品民生审计项目,有力推动了民生事业健康发展。
●近三年来,市审计局共完成社保、扶贫、保障性
安居工程等审计项目40个,审计资金总量近39亿元,促进资金拨付及统筹4.35亿元,先后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132条,提报审计专报16篇,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9篇。
用好大数据审计“利器”
  离世人员家属冒领养老金,看似可以瞒天过海,却没有逃过审计人员的“火眼金睛”。“以前这些问题,如果通过传统的人工核对很难发现,现在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参保人员信息与民政、公安数据关联分析、比对,短时间内就可以发现骗取养老金、重复享受养老待遇、死亡人员家属冒领养老金等问题。”市审计局社保审计科科长冯爱民说。
  民生审计涉及部门多、数据量大,大数据搜集及有效应用极为必要。为了用好大数据审计这把“利器”,早在2015年,市审计局积极顺应形势,着眼审计信息化建设,搭建起四大数据分析平台,先后收集财政、地税、市直部门全部一、二级预算单位数据库及部分行业数据,数据量达55T,为开展大数据审计奠定了数据资源基础。同时,通过开展全市计算机能手评选,挖掘县市区专业人才,组建了包含市局、县局业务骨干30多人的数据分析团队,为“智慧审计”提供人才支撑。在全省养老行业大数据实战比武中,我市派出的团队荣获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大数据审计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实现了‘精准打击’,同时也引导着审计组织方式的优化,推动审计由传统的人海战术朝着统一组织、上下联动、整体作战、协同推进的方式转变。”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清云说。
  在项目审计中,市审计局坚持数据先行,按照“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思路,由数据分析人员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分析,迅速精准锁定疑点,现场审计人员及时就疑点进行现场核查,极大提高审计效率。在大数据审计的推动下,审计逐步构建起横向覆盖所有同级预算部门,纵向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大数据审计监督体系。
智慧审计助力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是全党的重要使命,也是全市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为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市审计局主动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把推动扶贫政策落实、规范资金管理、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绩效作为审计监督着力点,统一抽调全市审计精干力量,投入68名审计人员,组成6个审计组,采取“上审下”的方式,对全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全市扶贫资金审计全覆盖。“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我们在扶贫审计中,坚持深入揭露问题,如实上报情况,让审计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后盾。”刘清云说。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中,我市以“大数据”技术引领“智慧审计”,采集财政供养人员、车辆登记、房产登记以及工商登记等数据,与现有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比对,坚决剔除不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员并进行公告公示。仅2016年,通过核查比对,清退不符合条件纳入扶贫范围人员5784名,为扶真贫、真扶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为防止扶贫资金闲置,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市审计局重点审查各地扶贫资金结余总量和构成,精准追踪扶贫资金运行路线,深入分析制约资金使用、大额资金结余、资金分头结存等问题原因,并提出资金统筹整合建议,促进拨付或盘活扶贫资金1600多万元,整合涉农资金近2500多万元。
  同时,该局深入分析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向市政府提报了《关于全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专项审计调查情况的汇报》,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抓紧整改。推动市扶贫办、财政局出台了《德州市扶贫产业项目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细则》,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公示、报账等各个环节作出明确界定,切实加强了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扶贫效果显著提升。
深度审计打造“阳光工程”
  上月17日,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项目全面启动,这是自2012年以来,我市连续6年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审计。
  近年来,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我市在“深”字上做文章,创新审计方式,加大审计深度和力度,充分运用延伸审计方法,使保障性安居工程真正成为“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去年在全省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中,我市推荐的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项目获全省表彰。我市整理的4大类涵盖34个审计事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数字化审计思路与方法被全省转发推广。
  农村危房改造是国家为改善农村困难家庭居住条件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市审计局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重点关注危房改造工作情况,延伸调查了900多户农村危房改造家庭,严肃查处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违纪问题。审计人员通过将特困家庭、低保户、残疾人信息与申报危房改造农户信息进行比对,筛选出疑点,由审计组现场入户调查走访、落实,查出了多起村干部骗取财政资金、基层审核把关不严造成资金被骗取、履职不力导致财政资金损失等违纪违规问题。 2015至2016年,共移送纪检监察及有关部门案件线索74起。
  同时,针对资金拨付进度缓慢导致的工程进度滞后、目标未如期实现等问题,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督促整改到位,加快民生项目工程进度。
  截至目前, 2017年审计的3个项目1500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督促部分县市区棚改项目全部建成并分配到位,安置群众6000多户。
生态审计守护绿水蓝天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良好、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为了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市审计局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部署,结合德州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积极探索从水、森林、土地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步骤分阶段试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自2016年以来,我市对全市2个县、4个乡镇开展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在试点审计中,审计以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为主线,重点审计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揭示存在问题,依法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倒逼生态责任落实,推动绿色发展。
  同时,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等特点,该局借助专家、整合审计资源等方式,推行资源环境“3+3”审计模式。即借助大数据、GIS技术、资源环保专家等技术与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审计要点、审计报表和操作指引3个软实力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强化对现场审计的任务控制,丰富绩效审计手段,不断提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质效。
促进惠民政策更好落实
  在加强民生资金审计的同时,市审计局坚持把审计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发展大局中思考和把握,注重揭示反映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有高度、有用处、可操作的审计成果,使之转化成为政府进行宏观决策、部门确定制度规范的依据,推动政府建立民生资金的绩效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各项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较好地发挥了审计建设性作用。
  近年来,该局先后撰写了《关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情况的汇报》《关于2015年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审计情况的汇报》等专题报告20余篇,促进相关县市区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德州市民政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等20余项制度。
  审而不改,不如不审。为解决“屡审不改”问题,我市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审计整改环境, 2016年2月,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度,与纪检(监察)、组织、编制、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审计整改联动、督查及整改问责机制。同时,市审计局联合市纪委、检察院成立反腐败协调工作小组,建立案件移送机制,推动重大违法问题查处和责任追究。对系统性、行业性问题,实行纵向联动,由市主管部门牵头,召开全市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座谈会,由市县两级共同研究制定审计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上下同步,系统整改。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本审计”护航民生保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文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