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小满书记”驻村记
□本报记者徐冬晓本报通讯员侯长舟陈启忠
  12月14日,记者走进陵城区糜镇北于村,看到一排排整齐别致的农家小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以及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村民戚本军介绍:“现在俺村的环境好多了,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变化,日子越过越好,这都是‘小满书记’的功劳。 ”
  戚本军口中的“小满书记”名叫满振,今年34岁,是陵城区商务局下派的“第一书记”,进驻北于村半年以来,他根据村子整体情况制定目标,俯下身子尽心竭力为村民办实事,使这个落后贫穷的小村庄发展成美丽乡村示范村、样板村。
  走进群众心里,才能算村里人
  北于村距离镇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共58户、272口人。村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村集体收入为零。
  刚进驻北于村,满振一腔热情,给村民发了便民联系卡,但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村民都以为我就是来走个过场,没人愿意跟我交流。后来我改变方式,深入每家每户,这才打开局面。 ”满振说。
  满振性格外向,言语幽默,经常到房檐下、炕头上与群众拉家常,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用的是听得懂的方言,说的是大实话、真道理。仅两个月时间,满振就把全村58户村民走访了个遍儿,谁家是低保户、贫困户、五保户,谁家收入少、有困难、需帮助,他都写在本上,记在心里,想方设法帮着解决。日子久了,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认识他,把他当成村里人,亲切地叫他“小满书记”。
  贫困户戚淑红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如今30岁还未出嫁,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满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去戚淑红家里谈心,鼓励她振作起来,且每月固定时间给她送去面粉和食用油。今年10月份,经满振介绍,戚淑红开始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插花,一天有了八九块钱的收入,逐渐重拾生活信心。
  “爱民不扰民,帮忙不添乱”是“小满书记”驻村工作的原则。他自带车辆,免费接送来镇里开会的干部,为村民跑腿办事;他自带床铺,生活俭朴,从来不要吃要喝、挑肥拣瘦。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促进档升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满振了解到,北于村从没有正式开过党员会,为数不多的党员有活动也借故不来,党组织生活成了摆设。村子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有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满振买来旗杆,把鲜红的党旗挂在村党支部办公室前,给所有党员干部一个警示。
  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落实党内生活制度,满振帮助北于村建设完善了村委组织场所和党员活动室,健全落实民主议事、财务公开、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每月组织党员学党规党章,学系列讲话。围绕精准扶贫、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组织党员讨论可行方案,带头开展体验式、服务式、接地气的活动。
  通过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北于村党员紧密团结起来,党支部组织建设能力明显增强,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得以提升。北于村党支部从一个软弱涣散的党组织进档升位,逐渐成为多方学习的标杆,北于村于今年成功入选全市文明村庄候选名单。
  改变“脏乱差”,打造美丽乡村
  “当自己走进基层,才真切感受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满振告诉记者。
  北于村有一处“垃圾沟”,原是排水沟,因年久失修弃用,里面堆满了垃圾,一到夏天蚊蝇飞舞;村内道路狭窄难走,村民经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
  熟悉情况后,满振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居住质量。他多方协调,筹集资金、物资2万余元,不仅清理修葺了排水沟,还整修了村里的两条主街道。在全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按照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街道亮化的“五化”要求,整治了“脏乱差”现象。
  “如今村里建起了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套建设了百姓大舞台,安装了照明设施,还绘制了孝贤宣传画。我们的生活别提多滋润了。”戚本军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满书记”驻村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