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鲁北人才高地
——我市建设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综述
□顾翔宇牟永来
作者:下转A2版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把人才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用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坚持走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之路,持续提升人才工作战略地位,持续推进人才政策机制创新,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才工作优先发展、创新发展,形成了后发地区人才工作跨越赶超的“德州模式”。
  城市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体制机制的竞争。2016年8月,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迈出坚实一步;今年9月,德州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省级试点。一年多来,这块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处处跳跃着优美的音符,谱写出创新发展的丰收乐章。
特色化路径——
推进人才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把“产才融合”作为深化人才改革的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主导产业创新人才政策、策划重点工程,积极探索人才支撑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有效路径。
  精准策划产业人才工程。围绕全市“10+6”重点产业,市级层面重点打造了“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工程,先后遴选扶持领军型团队16个、高层次人才129名,为全市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策划实施特色工程,构建起市县两级有序衔接、全面覆盖,错位发展、梯次支持的人才工程体系,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目前,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逐步凸显,近3年德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高新技术投资占比等指标持续居全省前列。
  大幅提升政策含金量和灵活度。牢固树立“用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工作理念,出台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政策“黄金30条”和28个配套细则,市财政每年列支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且上不封顶、保证需要。政策出台以来,市本级已兑现落实人才奖补资金1.5亿元。对急需紧缺人才团队,打破学历、资历、职称等条条框框,坚持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今年4月,汉格威新能源汽车电控制造有限公司引进5人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但拥有16项发明专利,7项核心技术国际领先,市里专门启动“一事一议”程序,给予扶持资金2000万元。
  不断夯实企业主体地位。出台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十二条”办法,先后评选两批74名“德州市优秀企业家”,让他们列席重要会议、参加干部推荐、享受医疗保健待遇,企业家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遴选优秀企业家到国内外发达地区、知名高校、领军企业学习培训,提升人才意识和创新素养。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平台43家、省级289家。实施“十万大学生引进”计划,去年以来帮助企业引进博士、硕士和重点高校本科生433人,市财政每月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补贴,连续资助5年,企业引才聚才的信心大大增强。
最大化放权——
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坚持把“放权松绑”作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打破常规、先行先试,积极放手放权、有序放开放活,着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壁垒和政策性障碍。
  放开管理权限。开辟人才落户绿色服务通道,在全国率先探索将户籍业务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基层派出所,人才就近直接办理,简化申请流程,缩短办理时限。今年以来,共为160多名人才办理了落户。秉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启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管理服务系统,用人单位在市内即可实现全流程办理。
  放活用人主体。充分保障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在4所公立医院和1家职业院校实行人员备案制管理。设置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不占用本单位空余编制,不计入已核定的编制总额;市直单位每年拿出100名事业编制,面向清华、北大、山大等重点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目前已引进博士31人、硕士94人。齐河县积极探索“校地联合引才”模式,每年拿出30个编制,安置山东大学因编制受限不能留校的博士、硕士,实现人才双向使用。
  放大市场效应。市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全程委托万宝盛华对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总体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壮大从业规模,培育服务市场。出台市场化引才奖励办法,对用人单位采用猎头方式引进人才团队,按其引才成本费用80%给予补贴,最高每人6万元;对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猎头公司,奖励3万至20万元。
一体化推进——
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坚持把“协同创新”作为深化人才改革的有力支撑,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省“一区一圈一带”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承接人才资源外溢辐射,打造便捷迁移、顺畅往来,协同利用、互益开发的区域性人才智力集散枢纽。
  主动融入战略布局。市委成立京津冀人才资源对接办公室,组建76人专业“双招双引”队伍,其中23人常驻北京,推进与京津冀人才培养、干部挂职、成果转化等方面协作。去年以来,先后争取72名专家人才来德州挂职;连续举办两届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达成合作成果687项;牵头成立京津冀鲁高技能人才联盟,吸纳四省市重点技工院校、社团组织、企业等91家单位为会员,实现区域高技能人才信息共享、协同共赢。 (下转A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市建设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综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头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