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培育生态文化 引领生态文明
□胥爱珍
  在刚结束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说,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人人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制度才能冲破层层现实利益的阻隔得以实现,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技术才能在点点滴滴创新细流的汇聚下成汪洋之势、实现重大突破。
  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坚持在绿色发展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我市正加快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营造绿色的空间格局、绿色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和绿色的生活方式,都需要全市上下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生态文明道德和行为的养成,推动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生态文化的内涵既包括生态道德、和谐思想等精神要素,也包括生态景观、生态产业等物质要素。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就要坚持理念形、理念践行“两手抓”,一方面用生态文化新观念、新知识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另一方面是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科学布局生态空间、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意识教育是引领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途径。要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先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道德修养,养成崇尚自然的美德、绿色发展的政德、保护环境的公德、尚俭戒奢的品德。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引导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是生态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需要各级政府与社会、家庭与个人的共同行动。在产业发展上,各级政府要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项目、谋发展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杜绝为眼前利益拼资源、拼环境的现象发生。要通过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等活动,引导市民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让生态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头脑和行动中,以文化的力量激发每个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热情。
  生态文化的培育难在持之以恒,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从传统文化汲取生态文化建设的力量,将培育生态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融入各行业的实际工作和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越走越宽、越顺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培育生态文化 引领生态文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