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五大队事故科科长许洪达工作28年来,凭借精湛的业务水平扎实工作——
处理上万起交通事故“零投诉”
□本报记者王露本报通讯员任晓敏赵玉宁
  “处理交通事故就要明察秋毫,思虑周全,还原事故真相,这是我工作的原则。 ”许洪达经常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许洪达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五大队事故科科长,今年48岁,工作28年来,处理交通事故上万起且全部“零投诉”。
认真负责 还原事故真相
  2014年4月30日19时30分左右,骑助力车的陶某与一车辆追尾被撞身亡,肇事车辆逃逸,事故现场没有留下肇事车辆的任何有力物证。许洪达赶到现场后,根据助力车被撞部位情形推断,肇事车辆是底盘较高的车辆。随后,他调取周边路口监控,进行多方比对,最终锁定一辆运载施工用架杆的可疑拖拉机。第二天,许洪达和同事在周边的架杆租赁点走访,根据租赁信息寻找到拖拉机前往的施工地点。
  5月4日,许洪达发现一位正在装载架杆的中年男子与监控画面上的司机相似。当时工地人员较多,为避免引起混乱,许洪达和同事没有上前抓捕,而是尾随其后。发现该男子返回架杆租赁点时有意避开监控,绕道偏远颠簸的小路,当即抓捕,嫌疑人供认不讳。一桩看似毫无头绪的命案仅用5天时间就破了。陶某的家人,为许洪达送来了写有“凭蛛丝破奇案,以神速显神威”的锦旗。
  许洪达说,他不相信有什么“碰巧”,只要执着追究下去,真相就会水落石出。2015年6月20日,在陵城区某乡镇发生一起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事故现场没有目击者,事故路段没有监控,也没留下肇事车辆任何信息。许洪达反复察看周边路段监控上的每一辆车,4个小时后,他发现一辆可疑拖拉机,在前一个监控画面上还能看到车牌,到下一个监控路口车牌就不见了,再细看驾驶人的神情,先前一副自然放松的表情,却“碰巧”出现在事发后邻近路段的监控下,且表情不自然,双目圆睁,神情紧张。“去查查这辆拖拉机!”许洪达立即带人根据车牌号找到拖拉机车主,经查确为肇事车辆。
归纳总结 防事故于未然
  2013年4月,许洪达通过日常的数据统计进行事故分析研判,发现省道315线某镇路段每年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有20余起。经过研判调查,该路段为弯路,缺少标志标线,路边树木较高,容易遮挡驾驶人视线。他立即向大队领导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削减树木高度、增设相关标志标线、增加警力加强巡逻管控等,经过整改,这一路段变成了平安大道。“许科长是我们科里的‘活教材’,尤其是他运用以案说教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 ”该科科员李哲勇说起许洪达来一脸崇拜。至今,许洪达的电脑上保存着他多年来处理过的交通事故案件资料,并进行了分类梳理、归纳总结。“从发生事故时间、天气、道路类别及安全设施、车辆状况、事故形态、引发事故的原因等方方面面进行分析研判,及时调整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使‘警力跟着违法走、勤务跟着事故走’,将事故隐患消除于未然。 ”许洪达说。对一些带有普遍性、季节性、路段性、规律性的交通事故,提前向社会发出预警,由他主抓的事故预防分析材料成为上级公安机关压降和预防事故的重要依据,实现了事故分析研判机制指导勤务管理模式。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处理上万起交通事故“零投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交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