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永不言弃 大爱“有声”
——记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袁敬华(下)
□本报记者王德鹏本报通讯员董玉龙田宝勇
  5月16日,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在一份德州市政府专报的信息上批示:省残联应认真进行总结并在全省推广,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受益。批示中要求推广的就是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做法。
  2014年初,国家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要求开展“医教结合”试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而早在2013年5月,袁敬华就已经在她所创建的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办附属康复医院,在山东是首家,在全国也不多见。
  用24年的执着、探索帮助众多残疾儿童,为“折翼的天使”重新插上飞翔的翅膀,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袁敬华自己最清楚。
“一个孩子的不幸,就是一个家庭的不幸。 ”
  “你看,这本画册里面有油画、工笔画、剪纸等,他们的创作者有自闭症患者、聋哑儿童……”袁敬华拿着一本绿色封皮的画册介绍说,“他们并不是社会的包袱,通过教育他们一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可以走向世界。 ”
  1992年,一次偶然的遭遇让袁敬华走上特殊教育之路。 16岁的她日夜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在父亲出院的同时以2分之差高考落榜。
  在家复习期间,袁敬华看到有两个聋哑小姑娘扒着村里小学的大门往里瞅。“她们是姐妹俩,因为我家距离学校很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两姐妹扒在学校的大门上往里看,头还使劲往里钻。”袁敬华回忆说,“她们那么使劲地伸脖子,似乎是想听得更清楚些,虽然她们什么也听不到。”姐妹俩渴望和别的孩子一样在教室上课,眼中的羡慕和落寞深深刺痛了袁敬华。“如果能够让这两姐妹说话,让她们能够和别人交流,她们的生活肯定会充满阳光。 ”这样的念头像一枚种子深深埋在了袁敬华脑子里,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生根、发芽。
  恰好在这个时候,县民政局要在乡里成立一所聋哑儿语训学校,袁敬华没有犹豫,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她接下了这个在一些人眼里“不受待见”的工作。“一个孩子的不幸,就是一个家庭的不幸。”袁敬华说,聋哑人也应当像正常人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应该受到社会的关爱。
  父母拗不过袁敬华,腾出了一间不足12平方米的偏房给她当了教室。一台取暖炉子,凑上几个凳子、借了几张桌子,木板刷上油墨当黑板,没有教材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在作业本上,这样学校就算开学了。
“只要孩子能发声,哪怕让我哑了都心甘。 ”
  教学楼一楼大厅墙面上,挂满了当年袁敬华用教学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聋哑儿童开口说话的照片,其中一张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图片中,袁敬华嘴里慢慢地说着话,左手抓着孩子的手一点一点感触声带颤动寻找发音的感觉。“教聋哑孩子与普通儿童不一样,必须一对一地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教会他们发音成为我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 ”袁敬华看着照片回忆说。“听不到那就让他们看到、感触到。 ”几经思考,袁敬华买来了几面镜子,和孩子们一起对着镜子,开始了一遍遍练习。“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一个发音,有时要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袁敬华说,即便是这样,有些孩子还是学不会。多少次,她独自跑到村外田野里放声大哭,恨自己没有能力教会这些孩子,想要放弃。可当她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时,她选择了坚持。
  针对不同的发音,袁敬华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能看到的发音,她就和孩子们在镜子前练习;能够感觉到的发音,她就让学生拿着纸条放在嘴边,模仿口型、舌位和纸条的倾斜度进行练习;能摸到的发音,她就让学生一个一个摸自己的喉咙,感受发音部位的震动。一天下来,袁敬华的脖子被掐肿了,甚至有时咳嗽都带着血丝。她总是晚上偷偷吃些润喉片和消炎药,第二天再精神饱满地去给孩子们上课。“只要孩子能发声,哪怕让我哑了都心甘。”对于初为特教老师的袁敬华来说,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她总结出了一套独特发声练习的方法。
  如今,她的学校已有600多名孩子走出了无声世界,其中400多名学生已进入正常学校就读。
  教聋哑儿童发声,又教他们谋生,用爱托举“折翼天使”飞向更辽阔的世界
  功夫不负苦心人,孩子们在袁敬华的悉心教导下,终于能开口说话了。而让袁敬华印象最深也最感动的是她的学生张新福。
  小新福到袁敬华学校的时候已经13岁。多年来,家人为了给小新福治疗,四处奔走,花了不少钱却没有任何起色。几近绝望的时候,他们听说了袁敬华的学校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于是慕名而来。
  经过一年艰难的练习,小新福终于学会了发声。一次,袁敬华送小福新回家,“妈妈,妈妈开门”简单的6个字,却让打开房门的母亲瞬间泪流满面,一下跪到了袁敬华的面前。眼前的一幕,也让袁敬华对特教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长时间和这些孩子在一起,袁敬华发现,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说话、听声的权利,由于他们无法和正常人沟通,并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中,其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
  这些孩子有的自卑自闭、有的喜怒无常、有的行为过激,袁敬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重金聘请心理医生,认真观察和总结每个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康复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再开一扇窗。 ”为了给学生们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按照“缺陷补偿、潜能开发”原则,袁敬华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开设了书法绘画、篆刻雕刻、剪纸刻纸、软陶泥塑、掐丝景泰蓝等职业技能性培训课程,让学生掌握谋生技能。
  2013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书法专业毕业生陈俊亮受邀来到学校,负责学校艺体特色教育及技能培训,先后组建了足球、篮球、乒乓球和田径等运动队,其中聋哑儿男足和女篮队于2014年8月代表德州市参加了山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3名足球队员入选省队参加集训,学校也被确定为“德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和“足球特色项目学校”。
  2014年,袁敬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带去的一本画册,得到了总理的称赞,也让在场的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画册是学校的学生们制作的,李克强总理收下了画册,还夸我们做得好,现在还很激动,未来也更有信心从事特殊教育事业了,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要坚持。 ”5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头短发的袁敬华坚定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记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袁敬华(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头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