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发挥扶贫干部的“鲶鱼效应”
□郭文婧
  在扶贫工作开展中,各地通过派驻村工作组的方式,壮大扶贫力量,加大扶贫力度。这种方式,为贫困地区输入了新鲜血液,能够带动贫困地区走出一时困境,迈出致富步伐,是不错的办法。但也要注意,实际工作中,扶贫干部的核心任务,不是带去多少资金、项目,而是通过精准宣传、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切实发挥“鲶鱼效应”,真正激活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贫困者的“自我造血”功能,建立起贫困者自我脱贫的体制机制。
  如何发挥好扶贫驻村干部的“鲶鱼效应”?各地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就扶贫驻村干部给出了明确、精准的角色定位和责任范围,就是要发动群众,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精准施策,当好脱贫攻坚的战斗员;突出重点,当好产业发展的指导员;强化监管,当好工作落实的监督员。如果驻村干部能够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和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定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让扶贫驻村干部发挥“鲶鱼效应”,首先,得确保驻村干部是一条“鲶鱼”,具备当好宣传员、战斗员、指导员、监督员的能力和素质,具备应有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其次,要让“鲶鱼”愿意和敢于激起效应,这就要求驻村干部不仅人驻,心也要驻;最后,就是要有恒心,坚持久久为功,驻村干部要把驻村扶贫、脱贫真正当成事业来做。
  现实中,一些选拔驻村干部的政策、通知,虽然强调了驻村扶贫的责任与职责,但对责任落实的考核并不明确,还把驻村经历作为优先提拔任用的激励。这导致自愿报名的干部中,不少是抱着“提拔”的愿望去的,工作中容易“急功近利”,难免让人对他们能不能把驻村扶贫、脱贫真正当成事业,能不能全心投入、全力扶贫产生担忧。
  当前,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必须改变这种情况。在选拔扶贫驻村干部时,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做到精准选拔、精准派遣,为每一个贫困村量身定制驻村干部,并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动作用,确保扶贫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发挥扶贫干部的“鲶鱼效应”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