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新结构新提法让人眼前一亮
——政府工作报告变化解读
作者:王贺
  □本报记者王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底做了哪些调整?哪些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值得我们关注?核心内容怎样解读?记者采访了部分报告起草组成员,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
调整一:“过去一年”没有了
  以往,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部分均为回顾上年全市各项工作的内容。即便在2011年这个“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报告中对于“十一五”的报道篇幅也低于“过去一年”。
  但今年报告中,“过去一年”找不到了。报告第一部分以2015年的工作成绩为核心,全面回顾总结“十二五”时期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此调整,使报告的视野更宽阔,文字上也更加简练。
  调整二:“十三五”目标任务更具体
  对比2011年等我市其他几份涉及五年计划的报告,今年报告中关于“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表述更加细致。之前的同类报告一般将五年计划的目标集中表述为一个段落,而本次报告则将目标细分为5个小段落,篇幅上明显延长,内容上也更加具体,具体表现为数字指标较以往明显增多。
  在对于“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的表述上,今年也一反往年分任务、分工作的平铺直叙,而是紧密结合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造性地采用了“5+1”的布局结构。
调整三:“自身建设”不好找
  往年报告多是将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最后章节或者年度重点任务的最后一个部分。今年报告中,这一部分依然独立成章,但改头换面,名字成为“汇聚协同发展的强大力量”。
  从内容看,这一章节的大部分内容仍然紧密围绕政府自身建设,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本章节对于汇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也进行了大段的叙述。这一变化,在我市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不多见。
变化一:“人民生活水平”摆上重要位置
  在报告第一章节对过去工作的回顾中,以往开头几部分均是经济内容。今年报告中,第一章节第二部分有了新内容:“五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将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关注独立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历年报告中的第一次。与此同时,在第一章节第七部分“五年间,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部分,报告又重点介绍了我市这些年在民生方面的投入情况。民生内容在报告回顾章节占据两个部分,这一变化也是历年报告中的首次出现。
  变化二:“全社会文明程度”成为重要目标
  市政府办公室同志介绍,我市在“十三五”时期五个目标的设置上,前三部分立足于紧贴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和市委中心工作,而后面的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程度两个部分则更多体现德州特色。
  特别是“全面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将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是本次报告的一个较大创新。该目标还提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我文明,德州文明’创建活动。 ”这也是该活动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变化三:“协同发展示范区”成年度首要任务
  报告在全年工作安排上同样有较大调整。以往工业、经济占据年度任务的首位,而今年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着力抓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退居次席。
  变化四:生态环保聚焦大气污染防治
  报告在对新一年度的工作安排中,将“强力推进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最后一个部分,这同样是一个较大变化。对比以往报告,生态环保工作虽然多有涉及,但很少独立出来。同时,将“以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直接列到题目中,这种措施的集中度,不仅在生态环保方面,在历年报告中也十分少见。
变化五:数字有追求,不冒进
  还有很多变化体现在数字上。从数字变化看,我市既有加快发展的迫切意愿,又有实事求是、不冒进的务实新风。本次报告中,将“十三五”时期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定为年均增长8%,略高于全省同期7.5%左右的预期目标,体现了我市努力赶超的发展意愿。而同样在这一部分,我市对于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预期目标则确定为60%和45%,略低于全省在“十三五”期间“65%和55%以上”的预期目标。
  我市今年在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保持稳定、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上,与全省目标基本一致,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要求,省报告中并未提及,我市则给出了硬性的要求,明显体现出对于进一步强化投资拉动的迫切意愿。同时,确定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我省目标,明确限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并在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提出高于全省预期的目标,这几处则体现了我市对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坚持。而适度调低对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以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预期,则再次体现了务实的工作作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结构新提法让人眼前一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两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