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水润田畴 利泽百姓
——2015年平原县水利事业发展纪实
作者:袁芳本报

平原县县委书记马善军(左一)就小农水工程建设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3家媒体采访(资料图片)。


平原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洪霞(前排左三)检查农田水利工作。


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宋书强(前排右二)视察小农水管护工作。


小农水工程施工现场。


小农水井灌区实现灌溉自动化,刷卡就能浇地。


城区供水管网升级改造。


  一条条渠道蜿蜒延伸,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一项项水利工程加紧施工……走进平原县的城镇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5年,平原县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区四基地”的工作部署,确立“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人文水利、安全水利、智慧水利”五个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小农水项目、城区管网改造、水网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该县水务局先后荣获了“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省档案管理示范单位”“市四德工程示范单位”“全市水利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市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市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县政务中心服务窗口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
小农水管护经验全省推广
  2015年11月,山东省水利厅官方网站刊登了《平原县小农水管护机制创新升级》的文章,向全省水利系统推广平原经验。
  平原县的小农水工程已实施了五年五期,早在2011年,在工程管理方面,平原县就确立了“中心+协会”模式,但在管理55座泵站、 80眼机井和20万亩农田的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明晰,管护机制不健全,工程处于“政府管不到、农民管不了”的境地,使其功效无法充分发挥。为破解这一难题, 2014年12月以来,平原县大胆探索和尝试了小农水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工作。
  该县建立了“县灌溉中心+乡镇灌溉中心+用水户协会”的三级组织体系。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的意见》,明确了职责分工。县灌溉中心负责产权移交、业务管理和技术培训指导等;乡镇灌溉中心负责产权接收、组建管理督导用水户协会运行等工作;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服从乡镇农村灌溉技术服务中心的监督管理,征收小农水工程灌溉维修基金,做好泵站管网等小农水设施的维修、看护及保养。三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职责权利明确的小农水工程管护体制。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给予充分的肯定,单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此管理模式实施后,规范了工程移交程序,落实了工程管护资金,有了专门的人员和组织机构对小农水设施进行管护,保证了其长效运行。“这些小农水设施,如中小型泵站,均有农民用水户协会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并从收取的水费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日常管护费用。只有管道和设备正常运行,才能保证农民浇地时有水可用。”恩城镇大杨村用水协会负责人杨永文说。
民生水利工程高标准高质量
  平原县水务局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015年以来,平原县重点实施了四大民生水利工程。一是马洪干、赵王河综合治理工程。根据“治理一条河道,建设一片生态风景区”的规划要求,对马洪干上游段和赵王河上游段实施综合治理。目前,已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土方清淤工程。二是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严格建设程序,严格施工管理,投资2848万元,实施2015年度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3万亩。三是水库移民后项目。项目投资364万元,建设生产桥40座、小型灌区3座,目前已建设完成80%。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危桥改造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突出重点,投资224万元,对赵王河何寺桥、贾庄桥进行维修改造,消除了工程隐患,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城乡供水工作获省市表彰
  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平原县水务局规划了全县饮水安全建设蓝图,形成以相家河水库为主要水源、龙门水库为备用水源,城区水厂、恩城水厂、张官店水厂3大水厂管网相连的全县供水体系,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已达到100%。
  近年来,该县斥巨资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前,已改善农村26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共供水能力, 2015年,该县投资600万元,对县城9800米供水管线进行了改造。这条管道的建设彻底改善了平原县城区,尤其是城区西部供水不足的状况。 2016年春节期间,城区西部水量、水压明显提高,满足了居民的用水需求。同时,为提高成品水的生产能力,该县投资4100万元扩建城区水厂。目前,水厂扩建工程的立项、环评、震评等审批手续已办理完毕,水厂南部的33亩土地也已完成拆迁清理工作,预计工程将于明年5月完成,扩建后的水厂每天新增水生产能力3万吨。
  让居民喝上放心水,抓好饮水安全是关键。该县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信息中心,实现了从源头到用户的水质检测全程监控;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具备42项水质常规检测能力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和具备11项水质检测能力的张官店水厂化验室,形成了水厂自检、化验室日检、周检和在线监测四位一体的水质检测模式。 2015年,该县在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市级表彰和奖励;城区水厂通过省级验收,获得“全省标准化水厂”荣誉称号。
防汛抗旱保丰收
  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平原县水务局采取工程和管理“双管齐下”的方式,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大坝”,切实提高防洪抗旱的能力。 2015年,该县对骨干河道开展了隐患排查,对44座涵闸进行了维修保养。
  河道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将马颊河截碱沟、平陵河升级为县级河道,并将县级骨干河道上的涵闸(引水口门)全部收归县级统一管理,同时,明确了河道上的桥涵闸建设管理责任,为河道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该县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在河道综合治理上引入生态水利、人文水利建设新理念,通过建筑物配套、岸线绿化、景观建设等措施,在河道防汛抗旱的基础上,拓展了生态修复、污水管理和景观建设等功能,打造路通河畅、水清岸绿、风景优美的水利生态风景区。同时,河道绿化取得了新突破,推广种植了白蜡、国槐等高端树种300多亩。利用河道清淤等契机,回收土地,调整土地经营方式,储备土地500亩,为河道绿化奠定了基础。
  在汛期,做到了“责任分工、防汛预案、防汛物资、防汛队伍、防汛值班”五落实。同时,开启了涵闸自动控制系统和雨情遥测系统,科学调度,积极应对2015年8月强降雨,实现了全年全县安全度汛。
  针对2015年春秋季旱情,平原县水务局积极协调上级部门,科学调度涵闸,合理分配水资源,在黄河来水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快引多蓄黄河水, 2015年度引蓄黄河水2亿多立方米,确保了全县的粮食丰收。
强化三水管理 严守“三条红线”
  平原县水务局把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行政执法管理、加强水土保持管理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保障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平原县立足水资源生态保护,构建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体系、控制指标体系、责任与考核制度体系等,水资源开发利用进入以量定需、严格管控的新时期。该县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将水资源论证纳入项目审批前置程序。 2015年,为7个涉水项目依法办理了水资源论证手续。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 2015年共换发取水许可证22个,许可水量900万立方米。强化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全年收取740万元水资源费,在全市考评中取得第一名。
  同时,该县加强水行政执法管理。以马颊河下游管理段为试点,积极推行河道执法规范化管理。坚持河道定期巡查,主动出击,及时制止和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12起,办理跨河审批项目3项。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编制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等6个,投资68万元的王庙镇水土保持项目、投资120万元的赵王河小流域治理项目,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近期可开工建设。
以水利经济促水利事业
  以水利项目带动进水利产业发展。水利工程对混凝土需求量大,节水灌溉、自来水工程需要大量管材、配件,因此,平原县水务局建设了商混站,并吸引了外地两家企业来平原投资建设管件厂,解决地方就业100多人,增加税收300万元。注册成立了“兴水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和“华兴工程检测公司”,强化了工程监理检测功能,年实现收入200万元。 2015年,水利经济全年完成经济产值2.78 亿元,利税2500 万元。其中涵宇工程公司签订施工合同58项,合同金额2.1亿元。
  加强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完善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隐患排查与整改、检查评比等实质性工作。涵宇工程公司达到了国家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标准。加强监管,严格制度,施工管理规范化。实施了建设单位项目法人负责制、施工设计单位项目经理负责制、监理单位总监负责制,改变了原来责任主体混为一体的建设体制,明确了责任主体,尤其加强了施工成本的计划性,有力地保证了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资料等工作的落实,确保了工程质量优良。
“三严三实”提供坚强保障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平原县水务局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工作。该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行动早、学得实、效果好。他们采取书记讲党课、外聘专家讲理论、党员讲体会、知识竞赛、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查找问题,组织召开了三个专题的座谈会,向党员群众发出征求意见函100余份。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合理可行的及时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定出办理方案。开展了网格化联系群众活动。派出1名党委成员到王凤楼镇水务村任驻村书记,选出33名党员干部到该村进行一对一包户帮扶工作。为村民解决了浇地难题,修建了文化大院,安装了变压器,送去了免费用水便民卡,受到群众的好评。同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机关廉政建设。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定期组织培训,让党员干部警钟长鸣。 2015年,圆满完成了局机关及34个下属单位12个账户的“廉政风险防控预警平台”清单填报管理工作。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崔巍岳丽丽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水润田畴 利泽百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两会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