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全市132条河流得到治理;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整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投入135亿元建成“大水网”
作者:王贺本报
  □本报记者王贺本报通讯员刘吉贵
“目前这座闸已经完成除险加固,恢复了设计能力。 ”南营闸闸管所所长朱洪才说。位于徒骇河禹城段的南营闸是我市三干流上20座大中型拦河闸之一,这些大中型拦河闸大部份曾因年久失修亟需维险加固或重建。自2014年起,这批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工作陆续启动。目前,除南营闸外,津期店闸、孟家闸都已完成除险加固建设。
  南营闸的变迁不是我市水利建设上的个例。“十二五”期间,是德州水利建设有史以来投入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
  我市完成了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及续建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持续实施了潘庄、李家岸两大灌区改造工程,系统治理了德惠新河全流域、马颊河干流及全市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132条中小河流,打通了全市骨干水网体系,提高了供水保障及行洪排涝能力,使德州历史上首次用上长江水。
  依托大水网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市防洪能力和排涝能力分别比建国初期增加15倍和12倍,以此成功抗御了2012年、2013年等多个汛期的特大洪涝灾害。同时,5年累计引蓄黄河水72亿立方米,战胜了2011年春季旱灾、2014年三季连旱,保障了全市粮食生产连增及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
  5年来,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由38%提高到95%,430万农村群众喝上了与城市居民同源、同网、同质的黄河水,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地级市。
  自2009年以来,全市11个县市区先后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范围。目前,全市已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数以万计的农民用上了“田间自来水”。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市农业用水连续5年负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49%,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全市计划用水实施率、城乡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连续保持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针对基层水利服务“线断网破”的问题,我市建立了以乡镇水管站为主、专业化服务队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基层水管站覆盖全市所有农业乡镇。特别是依托水管站组建水利116服务队的做法,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2015年,我们进一步打造水利发展升级版,不仅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10%,还解决了17.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市水利局局长马文喜谈及水利建设时说。他介绍,在新的5年里,全市水利工作将以持续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为主战略,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带动,坚持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促发展、惠民生,努力为德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投入135亿元建成“大水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