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新四合社区的王振山7年来义务打扫市场、铺设道路、守护公墓并植树5000棵——
新四合有个“许三多”

  “趁着刚下过雨我多挖几个树坑,为明年种树做准备。 ”8月23日,在德城区天衢街道新四合社区的王家院公墓里,今年63岁的王振山正顶着太阳,大汗淋漓地挖树坑。他说,这地方原来是一片洼地,建公墓时才垫起来,各种大型机械把地轧得特别实,几天挖不了一个坑,而每年种树最好的时间就10多天,所以平日里只要有空他就过来挖。

退而不休,当起义务清洁工

  每天天不亮,个头瘦小的王振山就在还没开张的王家院商贸市场内忙活上了,他拉着人力三轮车,将各商店、饭店产生的垃圾处理干净,再去清扫社区的两个公厕;每天晚9点后,他再拉着人力三轮车把市场清理一遍。整个市场干净整洁,管理正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流。
  提起他,社区居民都直竖大拇指:“他是我们社区的老模范,吃苦多、受累多、奉献多,还是个退伍老兵,和《士兵突击》里的主角一样不服输,大伙儿都叫他‘许三多’。 ”
  2009年,王家院商贸市场成立,这是一个既有早市、又有集市和夜市的全天候商贸市场,卫生清理要在夜市收摊后,早市出摊前进行。因为活又脏又累,收入还低,清洁工换了一个又一个。
  市场环境不好,怎么吸引客流?社区居民王振山得知后,不顾家人反对,主动把活儿揽了下来。有人劝他:“这么大岁数了不适合干这活。 ”他却笑着说:“咱从小啥苦没吃过,受累更不怕,再说咱是老党员,关键时候得带头。”

吃苦耐劳,变身市场管理员

  “别看这个小老头整天笑呵呵的,到了关键事上一点儿也不含糊。 ”在王家院市场经营多年的商户张爱芹说,市场一建成自己就过来了,但当时卫生环境差、管理也不到位,王振山进入市场后,环境不仅变好了,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由于吃苦耐劳、积极肯干, 2011年,王振山被社区任命为市场办公室主任。接管市场后,他更加不知疲倦、拼命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到市场检查卫生,观察市场动态,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商户的需求和困难,一直到夜里9点左右才回家。他还到别的集市考察,制定严格的收费和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运营。
  他处事公正,敢于碰硬,一些欺行霸市、缺斤短两的不法商户,都被他清理出了市场,商户们拍手叫好。对那些守法文明经营户,他热情服务,笑脸相迎,以礼相待,及时答复他们的合理诉求。
  短短几年间,他就把市场管理得井井有条,市场规模成倍扩大,效益连年增长。

不怕任务重,义务守公墓

  “一开始,领导只是让他兼管一下,没想到他既把困扰大家进出的一条路给铺好了,还栽了5000多棵树。 ”新四合社区物业办主任徐静说。
  2011年,新四合社区迁建公共墓地,王振山一边兼顾市场管理,一边协助村委会管理墓地建设。一个多月里,他天天钉在工地,手磨破了,脸晒黑了,身体瘦了,他却越干越起劲。公墓建好后,他又承担起墓地的管理工作。
  从公路到墓地中间有大约500多米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进出不便怎么行?这可是家家都走的路。我得把他修好。”王振山想到就干,每天打扫完市场,他就蹬着三轮到各个建筑工地寻找丢弃的砂石料,一车车、一天天……终于把路铺好了。
  铺好了路,他又给公墓搞起了绿化。为节约成本,他自己育苗,自己栽种。墓地没水,他就买了4个50斤的水桶,用三轮车一趟趟地运。几年下来,他已植树5000多棵。
  “育苗、挖坑、运水、栽种、修剪,他养棵树比别人养个孩子都费工夫。 ”新四合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连才说。□本报记者 李静 本报通讯员 傅龙 刘健 谷博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四合有个“许三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