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截至2014年底,全市2394个村实现收入达标,达标率超过79%,集体经济“三年突破”目标基本实现——
“空壳村”帽子是怎样摘掉的
作者:王贺

  2012年,全市农村社区(村)集体经济达标的不到两成。当年,我市下发文件,力争3年内让全市80%以上的“空壳村”集体收入达标。 2014年底,该计划已基本完成。今年,我市有望消除全部“空壳村”。大批“空壳村”的帽子是怎么摘掉的?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调查。

  危机催生变革,三年目标两年基本实现

  临邑县宿安乡刘寨社区党支部书记樊传龙,几乎每天都要到新建的蔬菜市场转一转。 “每走1斤菜,市场能从里面提1分钱的利润,单靠这个市场,村集体一年就能收入12万元,年内达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樊传龙高兴地说。
  刘寨社区是我市最后一批被纳入集体经济项目化管理的社区(村)之一。随着这批社区(村)全部达标,“空壳村”一词将在我市成为历史。
  2012年,全市集体经济达标的社区(村)仅有398个,86.9%的社区(村)为“空壳村“。没有集体经济,村党组织无法为村里办实事、解难题,带来基层党组织威望降低、凝聚力和战斗力削弱等一系列影响。
  严峻形势引起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2012年12月21日,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的意见》,力争3年内,使80%的农村社区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3万元以上。其后,县乡党委也纷纷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在部门层面,市委组织部联合各县市区党委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村采取项目化管理,每年确定一批项目村,逐一帮助、逐一考评。市财政也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撬动县市区1:1配套,重点支持经济薄弱社区(村)发展。在此期间,我市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新办法、新制度相继出台,村党组织“当家人”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2013年起,各地“空壳村”纷纷摘帽。到2014年底,全市达标社区(村)已达2394个,达标率超过79%,集体经济“三年突破”目标基本实现。

  挖潜破解困局,9种模式助村集体脱贫

  “空壳村”靠什么办法摘的帽?组织部门介绍,“空壳村”长期“空壳”,主要是没有能人带头、没有起步资本。随着基层党建的深入和市县乡各级的重视,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一大批村级“沉睡资产”被唤醒。
  乐陵市花园镇前刘村,2010年前还是个典型的”空壳村”。当时,这个既不靠国省道也没有特色产业的小村子,不仅没有集体收入,也没有什么集体资产。而2014年,该村的年集体收入已经超过10万元。 “房前屋后能种的地方都种上树,还有这片流转出去的地,都是来钱的路子。 ”站在村头,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武指着一片利用废弃地平整出来的耕地给记者算起了账: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村里种了2000棵白蜡树,5年成材,能卖出20万元。过去的闲散地被开垦成耕地,全部流转出去一年能收人6.16万元。此外,村里还有池塘承包收入。

  前刘村的做法基本上是我市大部分“空壳村”的主要脱贫模式。经过深入调研,市委组织部为各地“空壳村”制定了两区同建增收、资源开发增收、资产盘活增收、土地流转增收、合作组织增收、商贸市场增收、经营实体增收、物业经济增收、扶贫开发增收9种发展模式。
  归纳起来,9种模式就是围绕借势两区同建、唤醒“沉睡资产”和成立合作组织这3方面作文章。其中,两区同建是盘活集体经济的最便捷途径,但投入大、推进慢,需要长期过程。挖潜与成立合作组织就成了各地的普遍选择,其中又以挖潜最为普遍。据组织部门介绍,目前全市凭借挖潜摘帽的“空壳村”在全部摘帽的社区(村)中占到了半数以上。

  收入助力办事,集体个人都受益

  村集体有了钱,村干部干事有底气。禹城市伦镇整合牌子、赵庄、太合等村土地资源,建立大禹龙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500亩,如今每个村年集体收入都超过15万元。村集体有了钱,各村新建了活动场所,硬化了村内主要街道,还通上了自来水。同时,自打有了合作社,村民们打工更加方便,收入也逐年增加。如今,连村内50多岁的妇女每天平均收入也超过了80元。
  据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由于有了强有力的村集体经济作后盾,各地农村社区(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弱势群体得到全面帮扶,乡村文明水平普遍提高。而与集体经济、群众生活一同提振的,还有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村级组织有了干实事的能力和实力,群众再次被紧紧凝聚、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破解“空壳村”,使村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同时进一步促进了乡村转型,这些都使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凸显。特别是不断提升的自身能力,使党组织实现了从维稳“和事老”到致富带头人的转变。
  伴随着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相应的监管体系也在同步完善。今年5月29日,市两办印发《德州市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试行)》,用文件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对村级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
  “有了资本,更要管好、用好、发展好。”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表示,在保证“空壳村”达标的基础上,如何保证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持续性、稳定性、常态化、生命力是我市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本报记者 王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空壳村”帽子是怎样摘掉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