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总体向好,还需奋力向前
——我市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上)
作者:王贺

  编者按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总体健康平稳,但也呈现出经济指标增幅下滑、企业运营困难、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等诸多问题和困难。为更好地认清形势、明确思路、提振信心,本报推出年中经济工作系列述评,总结成绩,直面问题,探讨破瓶颈、保增长的办法。敬请关注。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市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增多。行至年中,随着上半年各项数据的陆续公布,德州经济“稳中有进”的总体局面渐渐清晰,给全市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在这一节点上,及时总结一下成绩,找出一些问题,会让我们发展的步伐走得更稳更好。

总体相对较好 区域差异较大

  上半年,我市经济几项最主要指标的特点与2014年和2013年一脉相承:横向看较好、纵向比一般。
  横向看,预计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增幅在省内均名列前茅。特别是工业方面,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但纵向看,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较上年同期回落2至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国税收入的增幅回落更是明显。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项目大不大”“投资多不多”“财政增长快不快”已经不再是各地评价经济质量的唯一标准,但仍是无法绕过的重要标准。数据横向好看,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总量小、有优势;纵向比一般,说明别人慢、我们也慢,全市经济距离实现“跨越赶超”仍有一定差距。
  压力是今年摆在我市部门和企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增大,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2015年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但凭借我市各级全力保运行、促转调,抓改革、促开放,经济方面各条重点工作线的成绩仍可圈可点。
  进一步研究上半年有关数据可以发现:部分县市区发展的滞后,显然是制约全市经济提质提速的主要因素。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方面,高的县市区增幅接近18%,低的仅1%多一点。进入下半年,如何突破重点、补齐短板,解决好地区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无疑是保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数量依然可观 速度明显放缓

  项目建设始终是支撑我市经济的第一推动力,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抓项目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从数量上看,年初我市就确定了103个市级重点项目和35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数量明显超过上年。今年3月18日,我市各县市区同期举行了重大项目春季集中开工仪式,11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高达730亿元,为今年的项目建设开了一个好头,也显示出各级对于项目建设的巨大期望。
  截至 6月底,103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已达93.2%,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0%以上。同时,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9个、新注册 210个,其中 13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技改方面,350个重点技改项目的开工率达到 93.4%;1至5月全市完成技改投入 192.2亿元,同比增长27.3%。
  但数据同时也显示,我市企业投资扩大再生产的意愿降低、公共投资空间日益压缩、央企及大型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部分招商项目投资进展放缓等一系列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5个,同比减少55个,且平均单体规模也较去年减少0.24亿元。同时,中心城区城建项目完成投资37.94亿元,仅占计划总投资额的24.77%。
  必须看到,全市有效投资释放不足,不仅有市场压力增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坏因素”的制约,也有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创新提质等“好因素”的影响。比如,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3.1%,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63.3%,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
  因此,站在半年节点,面对保项目、保投入这个大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和支持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在加快投融资体制调整、加大推进重点项目和对接央企强企的力度以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多功夫。

层次明显提升 措施还可加强

  近两年,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为我市发展带来难得机遇。特别是随着前不久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正式启动,进一步让“区域合作”成为我市2015年经济工作中绕不过去的一环。
  从过去的“一区一圈一带”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深化合作与承接转移。从长远看,深化合作显然比承接转移更重要。4月30日中央正式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市被确定为京津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送基地、京津地区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围绕这一定位,各县市区上半年基本都有新合作项目落地,特别是天使街、车库咖啡等股权资金众筹新业态近期的相继落户,为我市经济的多元发展凿出了几条新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才、技术如今已越过资金、项目成为我市在对接合作中追逐的首选。仅上半年,全市就举办重大科技合作活动20余次,对接高校院所198家、院士专家438名,330家企业与中科院、机械研究总院等大院大所达成合作意向486项,转化科技成果201项。
  据有关部门介绍,围绕促进区域合作这一主题,目前我市在推进济德一体化、打造邻边经济高地、创新高效生态发展模式等9个方面72项重点工作上均进展顺利。前不久我市还制定了《德州市建设“一区四基地”实施方案》,共梳理具体任务25项,目前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与北京、天津相关区县结成了对子,应该说区域合作成效明显。但与周边存在竞争关系的地市相比,我市的相关政策、措施在落实、配套上,仍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县市区对于区域合作的态度也参差不齐。如何进一步搞好区域合作、最大限度抢抓战略机遇,仍是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报记者 王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总体向好,还需奋力向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